說說傅雷家書

我們曾經也在書寫和期盼家書的日子裏走過,那是要紀念的歲月,也是緬懷的方式,那些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的時刻裏,看的到我們的靈魂!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裏,《傅雷家書》是一本經典!可以一讀再讀!

和《傅雷家書》有兩次相遇的過程:一次我是把它當作文藝理論來讀的,因爲傅雷先生學貫中西,他在《傅雷家書》當中,談到了音樂,談到了西方的雕塑,談到西方的文學,談到了中國的文學、繪畫,應該講是知識浩繁,我把它當作文藝理論去看了,看得也非常精彩。

再次相遇,是我已經做了媽媽,當我再次開卷的時候,我覺得我看到了另一本書,我和另外的一本新書相遇了。應該講,我更愛《傅雷家書》的是第二次,我再看它的時候,就是那種對孩子的牽掛、愛、懺悔、擔憂……全在裏面。最好的家庭教育,可能就藏在這本《傅雷家書》當中。

如今家庭教育是廣受關注的,《傅雷家書》能夠真正地開啓一場關於親子關係,特別是父子關係,關於家庭教育的,一場更深入的探討。怎麼開展家庭教育。在我們的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這樣的一個家庭,曾經有這樣的一對父子,他們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交往的。

讀《傅雷家書》並且真正地進入到《傅雷家書》的情感和知識的世界裏,首先要了解傅雷先生,傅雷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翻譯家,也是文藝評論家。他的譯著衆多,《傅雷全集》可以說汗牛充棟。他翻了十五卷的《巴爾扎克》,他的《約翰·克里斯托夫》應該說是中譯本當中的最佳譯本。傅雷的翻譯在文化界聲譽卓著,被稱作傅譯,就是傅雷先生的譯本,是被單獨列出來的,他真正地是達到了信達雅的水平。應該講,傅雷先生的譯著,打開了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學的一扇門。有太多的年輕人,是通過傅雷先生的譯著,去接觸西方的古典名著的。傅雷先生是五四之後的一位學者,他自己也自嘲說:“我是舊社會來的人,早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但其實就是經過五四洗禮的這一批中國的知識分子,他們是真正的,自由、民主、獨立意識開始覺醒的一批人,是第一批開始真正擡眼看世界,並希望把中國和世界體系,鏈接到一起的讀書人。他們看到世界,同時學貫中西,這就是傅雷先生。

《傅雷家書》是寫給傅雷的兒子——傅聰的。傅聰是我們國家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傅聰從小就受到了傅雷先生很好的文化的啓蒙。傅雷的教育理念!對於現今我們自己的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借鑑作用的!傅雷對傅聰的培養和教育的幾個基本的觀念: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識和技術的傳授看作次要。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的教育重點,應當在倫理與道德方面,不能允許任何一樁生活瑣事違反理性和最廣義的做人之道;一切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擁護正義、愛憎分明、守公德、守紀律、誠實不欺、質樸無華、勤勞耐苦爲原則。

第二,把藝術教育只當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讓孩子學藝術,並不一定要他成爲藝術家。儘管傅聰很早學鋼琴,卻始終準備他更弦易轍,按照發展情況而隨時改行的。

第三,既以音樂教育而論,也決不能僅僅培養音樂一門。正如學畫的不能單注意繪畫,學雕塑、學戲劇的,不能只注意雕塑與戲劇一樣,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成長在一個真正的書香之家,應該說耳濡目染的薰陶,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價值的。

《傅雷家書》隨時打開,不管在生命的哪個階段打開,都會有所獲得。和《傅雷家書》的相遇,在把它當作文藝理論來看的時候,它的文藝理論方面有古典詩詞:有一段記得談的是這個中國的古詩詞,他是這麼寫的,是傅雷跟傅敏的一段對話,他說:上星期我替敏講《長恨歌》與《琵琶行》,覺得大有妙處。白居易對音節與情緒的關係悟得很深。凡是轉到傷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聲韻。《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斷音),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pause(暫停、休止)。“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明確起音),聲勢雄壯。至於《長恨歌》,那氣息的超脫,寫情的不落凡俗,處處不脫帝皇的nobleness(雍容氣派、貴族感),更是千古奇筆。

——節選自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夜!

看到這樣一段,對於古詩詞的描寫的時候,真是沉醉其間了。

音樂筆記:《傅雷家書》當中的音樂筆記。傅雷先生,他是一位翻譯家,他能夠接觸到國外,特別是西方的,最新的一些音樂資料。當傅聰出國學習的時候,他很想把這些最新的音樂理論的資料,在第一時間,然後就翻譯給傅聰去看,希望傅聰能夠獲得這些音樂理論的最大的滋養。

讀《傅雷家書》更深地瞭解了巴赫和貝多芬。通過傅雷先生的講述,通過丹納的《藝術哲學》,第一次走進希臘的雕塑,懂得怎麼去欣賞希臘雕塑,認識到西方文明的源頭在希臘,怎麼去欣賞西方的繪畫,怎麼去理解西方的宗教,這都是《傅雷家書》帶來的滋養。有一篇《音樂筆記》談的是莫扎特:開宗明義,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而他的作品差不多整個教人感到快樂,他的作品是他靈魂的小影。他說莫扎特感到音樂的這種魅力的時候,莫扎特覺得雖然他的生活痛苦,但是他覺得從上帝那兒得來的藝術,是應該用來做安慰的,不應該用來做報復的。

傅雷是一個古典作家,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古典作家。在對傅聰的書信當中,有很多這種翻譯和探討。他說真正的古典的精神,是富有朝氣的、快樂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雲流水一般自在的,像清冽的空氣一樣新鮮。學院派則是枯索的、僵硬的、矯揉做作的、空洞無物的、停滯不前的、純粹形式主義的、死氣沉沉的、閉塞不堪的。傅雷的翻譯就是這樣,每個用詞都不一樣,他懂得西方的法語,也能夠找到最精準的漢語和它對應。

通過傅雷家書,知道了舒伯特。舒伯特首先是快樂的、風雅的、感傷的一個維也納人,開始漸漸地學會去欣賞索納塔,就是奏鳴曲。傅雷跟傅聰不僅談到了莫扎特,談到了肖邦,其實也談到了樂聖——貝多芬,在《音樂筆記》當中他說:“貝多芬一生是不斷地更新地、努力地,他完成了一件作品,就急於擺脫那件作品,唯恐受那件作品的束縛,不願意重複。這也就是能夠說明,貝多芬爲什麼在創作這麼多交響樂、鋼琴曲的時候,都希望有所創新。”

他覺得舒伯特的浪漫的氣息,是不減貝多芬的,但是不完全相同。他認爲貝多芬身上,最大的一個最不凡的地方,貝多芬的不同反響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就在於動的力量和節奏。貝多芬牢固地置身於現實當中,他絕不走出現實,他在現實當中受盡了一切的苦難,但是他建造的卻是歡樂。但是在舒伯特的身上,所謂的領悟幾乎純粹都是想象。貝多芬雖非哲學家,但是有思想家的氣質。這些文字對能夠走進古典音樂,瞭解這些古典音樂家,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次相遇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光亮!這是一本家庭教育之書。最好的父子關係藏在這些家書裏,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藏在這些家書裏。

傅雷是一個對自己工作的節律非常嚴苛,對生活節律安排非常嚴苛的人,於是他對自己的兒子的安排,也會變得非常嚴苛。所以對傅聰的學習他是嚴厲的,非常嚴厲的,甚至是會發怒的。傅雷從來也沒有否認過,自己的脾氣不好,甚至他在書信中說,傅聰和自己說誰的脾氣不好,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在書信中也很多次的給予孩子歉意,這一點也很令人感動!

傅雷讀了很多的好書,他經常給傅聰推薦各種各樣的書。傅聰小的時候,傅雷給他推薦書的。他說:傅聰到了14歲爲止,花在文史上和別的學科上的時間,要比花在鋼琴上的時間多多了。語文、數學、幾何,都是請別的老師教的,那本國的語文教學,主要由我自己掌握。從孔、孟、先秦諸子、《戰國策》《左傳》《晏子春秋》《史記》《漢書》《世說新語》等等上選擇材料。這是在文學啓蒙的時候,傅雷給傅聰開的書單。就希望他雖然說是,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的一個孩子,但是他要保有對中國文化根基的養料。

傅雷在家書當中,給傅聰開過的書單,《古詩原選》《唐五代宋詞選》,希望他不要斷了唐詩宋詞的根脈,給傅聰寄了《元明散曲選》,也希望他不要斷了元曲的根脈。然後他很希望,傅聰能從中國的詩詞裏,李白的、杜甫的、陶淵明的、蘇東坡的、辛棄疾的詞裏,汲取他的音樂的養料。這也是其實到後期,傅聰真的能夠體會到肖邦,能夠進入到西方音樂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他有很深厚的中國的文化底蘊的給養。

在《傅雷家書》當中,更多有價值的,全都體現在對於做人和生活細節的一些,對於傅聰的提點,這些都是今天我們在看家庭教育當中缺失的一個部分。

讚美孩子,親子關係稱讚是多麼重要。看一看傅雷是怎麼誇自己的孩子的:

音樂院長說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徵。天舅舅說你小時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萊茵河,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刻,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一個人的心!

看看爸爸對自己的兒子的誇耀,是這樣的。而且他說: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茵的氣勢還要大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纔對。

這是對兒子的非常大的鼓勵。要學會怎麼樣去誇自己的孩子。而且傅雷也談到自己在生活當中,當了父親之後,對於做父親的一些感悟。他希望做傅聰的鏡鑑,希望做傅聰的手杖,也經常提醒傅聰:越高越要提防,用這種冷靜的、客觀的、批評的精神,持續不斷地來檢討自己,唯有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終身做下去,才能成爲一名真正的藝術家。這些都是傅雷對傅聰,一個爸爸全權的提點之心。

以前總說藝術家都不會生活,傅雷對此提出了很大的批判,他說藝術家不會生活,那是藝術家的問題。我們越不看重錢,纔會越被錢所負累,你要不被錢所負累,那麼先好好地、認真地對待錢這件事情。

他對傅聰在理財方面的提點,他說:你在國外求學,“厲行節約”四字也應該竭力做到。我們的家用,從上月起開始每週做決算,拿來與預算覈對,看看有否超過?若有,要研究原因,下週內就得設法防止。希望你也努力,因爲你音樂會收入多,花錢更容易不假思索,滿不在乎。至於後面兩條,我建議爲了你,改成這樣的口號:反對分散使用精力,堅決貫徹重點學習的方針。

這些傅雷在信裏,對孩子金錢的使用,提出的建議。而且他在錢上,其實說了好多的話,再翻一段給大家看一看,這個是傅雷的原話,他是這麼講的,他說: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錢不解決問題;相反,正因爲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喫金錢的虧,做物質的奴役更加不妥。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你既要保持你的藝術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會成爲最迫切最重要的先決的。

勞逸結合,傅雷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多地去休息,不要整天只知道工作,我挑一段給大家看一看,很有意思。他覺得只會工作的人,藝術上不會有大的進步的,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更多地和自然去接觸,在自然當中,在休閒當中,去獲得滋養。他說:

你既熱愛陶潛(陶淵明)、李白,爲什麼不試試去體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實地體會)呢?……只有不斷與森林、小溪、花木、鳥獸、魚蟲和美術館中的傑作親炙的人,纔會永遠保持童心,純潔與美好的理想。……你切不可只顧着你的藝術,也得分神顧到你一生的伴侶。

就是說,你不應該爲了藝術,而忘了生活,這是非常重要的。婚姻愛情,在很多書信當中,有幾篇也很感動的,就是後來旅居海外的傅聰已經成家了,他的太太叫彌拉,是一個外國人。那麼傅聰,當然作爲一個藝術家,他有新婚的欣喜,但是在這個時期,很多書信的往返當中,傅雷就談到了婚姻,就談到了愛情,就真正地體會出一位有修爲的爸爸,到底是怎麼跟孩子去拋開了,揉碎了,來把人生當中的這很重要的幾課,跟你講清楚。這對於今天的人們怎麼當家長,怎麼和孩子去探討人生當中的,婚姻愛情的課題,育兒的課題,真的是很有幫助的。

比方說有這麼一篇書信,它是1961年的9月14號晨寫的,談到婚姻他是這麼說的:你工作那麼緊張,不知還有時間和彌拉談天嗎?我無論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內不與你媽談上一刻鐘十分鐘,就像漏了什麼功課似的。時事感想,人生或大或小的事務的感想,文學藝術的觀感,讀書的心得,翻譯方面的問題,你們的來信,你的行蹤……上下古今,無所不談,拉拉扯扯,不一定有系統,可是一邊談一邊自己的思想也會整理出一個頭緒來,變得明確;而媽媽今日所達到的文化、藝術與人生哲學的水平,不能不說一部分是這種長年的閒談薰陶出來的。

他還提醒傅聰說:“各人都會有獨自的一個生活的圈子。少女少婦更忌精神上的孤獨。這就是傅雷對婚姻、家庭,理解比較深的地方。他說: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地說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

以誠摯深厚的愛做原動力,以冷靜的理智做行動的指針,加以教導,加以誘引,和她一同進步。在音樂藝術中固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人生藝術中、婚姻藝術中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既是一位嚴父,又是一位對婚姻有着很深刻理解,然後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婚姻生活當中,走得順暢的一位父親。傅雷先生也是一位內心豐富的知識分子,他深深地理解他和傅聰在對人生、對愛情的熱情上,有某些相近的東西,他說我們倆都是比較感性的,都是容易動自己的感情的。那麼對待愛情這件事情,也是傅聰在離開了祖國,在國外求學的時候,傅雷最牽腸掛肚的。在《傅雷家書》當中,有很多篇目是談到愛情的,談到怎麼處理熱情的,特別是一個男人怎麼樣去控制自己的羅曼蒂克,和自己的藝術之間的,創造之間的一種關係的告誡。即使今日讀起來,也是非常有啓發,談到愛情的一段,傅雷是這麼寫的: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希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愚妄;不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單單執着於當年一段美妙的夢境,希望這夢境將來會成爲現實,那麼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劇的!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爲美滿的、白頭偕老的夫婦的。

傅雷和傅聰的父子關係。雖然說在孩童時期,傅雷對傅聰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傅聰有很長時間的叛逆,有放浪形骸的時刻,有不聽學校規勸的時刻,有不想練琴的時刻,但最終還是音樂讓傅聰回到正軌。然後隨着爸爸的反省和懺悔,在《傅雷家書》當中,父子之間又回到了那種像朋友、像導師,互相成長的這種關係。

一個學貫中西的爸爸俯下身來,真誠地向自己已經成長的兒子學習,真是太棒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非常地感動,就是現在因爲我們的這個社會發展太快了,孩子們接觸到的信息,有可能是我們的數倍。在談論宇宙,談論生物的進化,恐龍的時候,也許我們的知識,根本就不如自己的孩子。

爸爸媽媽向孩子學習!其實這一點,是家庭教育裏最妙的一點,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那些時點。如果你能夠真的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的時刻,在某些階段,你是孩子的導師,在某些時候,孩子是你的導遊,是你的老師,那你們的親子關係,你們的父子關係,將會進入到完全不同的一個情節。

傅聰對他的父親,對傅雷有這樣的一段評價,傅聰寫給傅雷的信,兒子對於爸爸有這樣的一段評價,他說:“他一生沒有一分鐘度過的是行屍走肉的時光,他的腦永遠在思想,他的心永遠在感受。他一輩子追求的,是希望在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取長補短,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更燦爛的全人類的文化。他是一個活生生的榜樣,獨立思考,一切都不人云亦云,對這樣一位一直指引自己的爸爸,發自內心的一種崇敬,一種崇敬。

傅雷曾經跟自己的孩子說:“一方面狂熱、執着;一方面灑脫、曠達、懷疑,甚至是消極,這個個性大概是我遺傳給你的。”他承認在傅聰的身上,有自己的很多的遺傳。

傅雷是一個既熱烈又恬靜,既深刻又樸素,既溫柔又高傲,既微妙又直率的、矛盾的、複雜的這麼一箇中國的文人,這是中國文人靈魂當中的一部分。說白了,就是傅雷有着一顆赤子之心。所以說在《傅雷家書》當中,他把這樣的赤子之心捅出來,送給自己的孩子。那麼在多年之後,作爲讀者有這個機會,去接近這樣的一顆赤子之心。有這樣的一對父子是這樣生活的,他們這樣寫作,他們這樣閱讀,他們這樣交流,他們這樣審美,傅雷和傅聰一樣,他們一直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耿介、率直,他們是朋友是知己,也是彼此的導師。此生所有父子母女一場,有如此惺惺相惜,懂得!如此鏈接……足矣足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