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团:姑蔑美食里的乡愁

戴建东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
有道是,衣食住行,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中衍生而出的美食,更是人们享受生活的象征。
汤溪,一个有着几千年传说的姑蔑故国,两千多年的姑蔑传统文化,孕育了精美绝伦的美食。姑蔑先民从一粒米、一粒麦中,演变出万千美食,流传至今依然经久不衰。
在姑蔑美食中,汤团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让人们念念不忘,汤团汤团,团团圆圆。每逢佳节亲人相聚,汤团就是家家必备的美食,在团团圆圆中体验久违了的亲情与乡愁。



在汤溪镇南沿汤山公路南行数百米,有一家九峰麦鸽食品厂,就是专业制作姑蔑美食的企业,青麦汤团更是企业的主打品牌。九峰青麦在美食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扬了汤溪餐饮点心的精美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口感,让你体验不一样的“舌尖上的汤溪”。
汤团作为一种汤溪独有的点心,传承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只有在汤溪一带才有制作,而周边的龙游、遂昌、兰溪都少人问津。这种类似于元宵的食品,为什么会叫汤团?原来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汤团以前名字不叫汤团,而是一种内包菜馅的元宵。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汤团,据说与朱元璋屯兵金西有关。



早在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命邓愈、胡大海克徽州、休宁后,紧接着进攻婺州,但未取。朱元璋得知部下连攻金华不下,便亲自率部前往支援,在九峰山遇谋士刘基、宋濂,很快就其攻克了婺州府。
次年十二月,朱元璋来到汤溪地界,在城镇边的一个小村边,找水洗手,,发现在一口塘内,水温如汤,朱元璋当即将塘边的村,命名为汤塘,因汤塘边上有一条越溪,就将集镇命名为汤溪(明成化七年时,汤溪改建立县建制)。
洗了手后,朱元璋带着几个亲信来到汤塘村,在农户中用餐,该农户见来了一群官兵,不敢怠慢,忙张罗着开锅做饭。但是,农家没什么好吃的,只有一点米粉存着准备春节时用,也只好拿来招待客人。
主人将米粉调匀揉成面团,然后将瘦肉、豆腐、萝卜调和成的菜馅,包进米粉团中,下锅煮熟,每人七只分碗装给客人品尝。朱元璋一生行伍生涯,饥一餐,饱一餐,还真没吃到过像这样的美食,连称好吃,便问主人,这个食物叫什么。主人也答不上来,便请朱元璋命名。

朱元璋刚好为汤溪命名,又在这里吃到带汤的米团,龙颜大喜,便说,这里是汤塘村,边上有汤溪镇,在汤溪一带吃到这个美食,我看就叫汤团吧。农户主人欣喜,领名延用。
从此,汤溪汤团,就扬名四方,成了当地招待客人的主食。
“浙江饮食看金华,金华饮食看汤溪。”作为八婺之一的古汤溪县,汤溪的美食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从古至今,饮食文化总能勾起人们对家乡的记忆和念想,不论是外出打拼的年轻人,还是垂垂老矣的古稀老人,都能在美食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经过朱元璋命名的汤团,不但造型别致,尖头圆肚还有一条“小尾巴”,这“小尾巴”寓意着团圆和富余之意,而且味道是咸的。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咸味的汤团,此种汤团由于工艺复杂,所以象征着身份和地位,通常都是用来招待上门的贵客。

汤溪人刘志斌就是将这一传统美食推上市场化运作的第一人,他在汤溪镇九峰移民村里,租用场地专门制作青麦汤团。为了让这一传统美食更具市场所影响力,刘志斌通过努力,为青麦汤团通过了QS论证,还获得了浙江省名特优产品称号。



由于刘志斌经营着较多的行业,生意忙不过来,又不想让这一品牌停业,因此,他一直在苦苦寻找企业的承接者,希望让这一传递乡愁的美食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
陈太原是土生土长的汤溪人,他对汤溪的传统文化有着非一般的兴趣。总是想着要做一点有益家乡的事。当他得知刘志斌欲转让麦鸽食品厂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并顺利接管了企业承包。
陈太原认为,传承古婺经典美食,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汤溪美食在当地是非常出名,但走向市场还需进行包装整合,通过生产销售,让它们能够走出汤溪,让更多的人知道。
汤溪汤团选用的糯米首先经过山泉水浸泡,然后再晾晒10至30天。然后淋水晒干,再碾成粉备用。汤团里面的馅料则采用高山鲜笋、上等精猪肉以及传统卤制豆腐干为原材料,炒制熟后备用。然后将米粉揉搓成面团,经人工包制成一个个汤团,下锅煮熟即可食用,这样制作出来的汤团皮薄馅满、软糯有劲、清新爽口,不失为待客佳品。

到了春节,汤溪汤团便成为一大主角,这是汤溪最传统的小点心,也是主人好客的表现。在汤溪对于一个劳力的评价,是用能吃多少汤圆来衡量的,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也必须要吃汤团,吃得少就说他力气小,吃得多则说他是傻女婿。当然,这也成为了带有幽默色彩的传统习俗。
在麦鸽食品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团。这项手工艺看着简单,但是没有长时间的制作经验,也是没有办法达到外形美观、口味鲜美的地步。工厂里不但有齐全的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经验老道、技术一流的老工人,这些工人都是汤溪一带制作汤团手艺娴熟的妇女,在汤团包制过程中,保证了质量关,保持了传统食品的原汁原味。
汤溪汤团作为古姑蔑国流传下来的传统美食,传承和发扬的意义十分重大。如今,汤溪汤团在汤溪一带依然是家家必备的节日食品,然而知道它故事的人却越来越少。陈太原表示,将汤溪汤团的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请保护,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这一传统美食,为发扬姑蔑美食文化尽一份力。

美食,除了充饥果腹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带着乡土气息的美食,从中溢满了乡愁,每每让远离汤溪之外的游子念想不断。香港、上海、杭州等地的汤溪乡贤纷纷到麦鸽食品厂订购汤团。
尝一口汤团,想一会家乡。在一锅热气腾腾的汤团中,融入了亲情和乡愁,从此,家不在遥远。
妈妈的味道,尽在碗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