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常走则寿命长久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自古以来的养生之道。然而问题来了,“饭后百步走”是不是可以随意走,有没有什么讲究?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饭后百步走”。

中医养生专家指出,饭后散步有助于腹部肌肉收缩,促进肠胃蠕动,刺激副交感神经,缓解压力,是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但如果饭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寒冷的秋冬季,则更不应该饭后立即百步走。就餐环境室内外温差较大,进餐后若是浑身有汗,不宜立即到户外,否则室内外温差大,若在冷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还加大了心脏的供血负担。因此,建议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后轻松散步为宜。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饭后百步走”,饭后走与不走,这要看具体人群和体质,因人而异。平时高血糖、体形较胖、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缺乏运动、体重超标、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可多走,也比较适合“饭后百步走”,也就是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后开始散步。但是体质较差、体弱多病、低血糖、贫血、低血压、胃下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等群体及高龄老人最好不要饭后立即散步。因为贫血、低血压者饭后即走会导致头晕不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饭后即走增加胃肠蠕动,不利于胃黏膜修复;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患者进食后即走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厥;高龄老人一般饭后血压趋向下降,饭后即走就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肢麻等症状,甚至还可能突然昏厥跌倒,十分危险。步行锻炼最好在晚餐后一小时进行,以没有气急、气短、身体微出汗、身体不适为最大限度,每次可行走15-20分钟,中途还可依据自身情况休息。

另外,饭后走路要注意,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很多人认为,走路时速度越快,强度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其实,走路速度过快,动作过于剧烈,血液会从肠胃往四肢流动,气血减少,反而不利于消化。走路速度应该与自身身体素质相配合,不可盲求速度。

运动量不要贪多。随着微信运动的流行,很多人在微信步数上暗暗较劲。为了抢占运动排行榜榜首,有的人一天走路步数高达几万步。其实,走路锻炼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步数。

现在虽然已进入春季,但是天气依然冷,尤其雨雪天气,不太适合户外行走,可在有太阳的时间段在居住的小区里适当行走或者室内走动走动,效果也不错。中医养生在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阳气潜藏,天气寒冷,万物蛰伏,人之精气应内潜闭藏,因此作息要“早卧晚起”增加居室时间, 减少冒寒机会,去寒就温,无扰乎阳,以适应之。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冬季锻炼身体,一定以安全为前提,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