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讀後感

最近有點艱難地看完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可能我的口味被網絡小說和微信推文養刁了,覺得這種現實主義類小說太晦澀,倒不至於讀不下去,只是看幾章就需要刷一會手機才能回血。

我覺得沒法和書中人物共情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環境差異,無神論者無論如何是理解不了書中人物那種宗教式的悲憫和愛。

善良高尚的人遭受的是被侮辱、被損害、被欺騙、被掠奪、被遺棄的命運,卑劣無恥、背信棄義的惡棍卻家財萬貫,在上流社會如魚得水。在故事的最後正義也沒有到來,善惡有報也只是讀者的一廂情願。伊赫一家失去了莊園,娜塔莎也失去了愛人,受盡侮辱的內莉最後死去了,一切苦難的始作俑者仍然貴爲公爵,踩在他人的屍堆上,在他罪惡的財富里狂歡。

在命運如此悲苦現實無法改變的社會里,社會底層的人要麼抵死反抗,要麼忍受一切再賦予苦難意義。內莉是全書最有反抗精神的人,她寧願窮、寧願幹活、寧願要飯、寧願受苦也不求人,最後她在愛的包圍下死去了仍然詛咒着罪惡的源頭。其他活着的人還能怎麼樣呢?生活繼續下去吧,愛和寬恕無法改變現狀但還能給人一點溫情和希望。

全書也可以概括爲由兩樁盲目愛情引發的悲劇,無論什麼時代,識人不清、自我奉獻式的感情都會給女性帶來傷害。把書裏的故事搬到微博上,兩個受害者大概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後再釘到“蠢”“賤”“聖母”甚至“驢”的架子上。作者懷着無限的同情和悲憫記錄下這些被侮辱被損害的人,他不審判也不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現實主義文學就是這樣,沒有大快人心的結局,也沒有爽文式的情節也沒有完美的主人公。書裏的好人們,他們固執、執拗、天真甚至愚蠢,是現代社會的讀者難以理解的人物,但讀者就能感覺到這些故事是真實存在着的。我覺得這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一些意義,它們能帶來的體驗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永遠不能賦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