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不醒沉默的人

        沉默是一种行为,习惯沉默的人有自己的世界,他宁愿在那个世界与自己孤独的对话,也不愿意与现实的人交流,思想维度是导致沉默产生的原因,书本知识接触的多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沉默的,因为书本的知识让他觉得不在一个维度的人,没有必要去交流,有些浪费时间的八卦,没有必要去听,用这些时间去干点对于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情,比用有限的时间来听一段对于自己来说无关紧要的八卦好得多。在有限的时间里干对于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情,是沉默的人对待这个世界时迈出的第一步。

        很多年来这个男人都习惯沉默,是因为他觉得这世界上能够深交的朋友不多,其次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小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话不知道跟谁诉说,干脆就让他烂在心里好了。

        当他从1999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父母的感情已经不是很好了,本着共同抚养孩子的意愿凑合过了几年,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便以离婚收场。从此他便像一个孤儿一般流浪在这时间,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是跟着祖母生活,像所有童话书里写的那般,他失去了父母的爱以后,得到了一份来自隔辈的爱。

        青春就在充满裂痕的家庭不幸中到来,祖母抚养他到大学时,他学会了自力更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赚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说不上潇洒也说不上落魄。也许是压抑了20年的情绪被释放出来,渐渐地爱上了旅行,只是他沉默的性格依旧没有改变,旅行也喜欢一个人,路程中更不喜欢与人搭话,也许他生来沉默,只能用走过的地点与风景来充实虚空的心灵。

        20岁的旅程对于他来说依然是孤独的,他要从赣州辗转倒车去郑州,去放逐他压抑了半年的情绪,那时候疫情刚好转,他就迫不及待的跨上火车出发。他从赣州坐火车出发凌晨到南昌换乘高铁坐到安徽阜阳又转成火车到达郑州,8月底的北方逐渐开始转凉,凌晨5点的他穿着短袖在阜阳火车站里冻得瑟瑟发抖,度过那难熬的2个小时的换乘时间,然后瑟缩在通往终点站郑州的座位上,也许他在最后一段旅途中借邻座的肩膀靠过,也许他像一个个陌生人索求了温暖。

        我们不得不承认家庭给一个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致于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是他们的心理永远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又将这空缺隐藏的很好,好到这世界并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

        问题是在他抵达郑州的那天出现的,在郑州游览的他遇到了一位17岁的姑娘,他们很聊得来,于是聊了很多,从天亮聊到天黑,然后就搂着人家姑娘睡了,可能是他压抑了20年的放纵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世人的眼里是污浊的。他发消息问一个姐姐后续的问题该怎么办,因为他们没有做措施,姐姐好心的提醒他各方面的问题,但他却以为人家看不起他,转而把人家的而微信给删了。

      以前听过一句话:越是沉默的人越可怕,因为他们想法特别多,但他们从来不说。其实我们也并没有找到方法去唤醒一个沉默的人。

文/青衫故人

2012.4.0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