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寶常在,傳承不息

通常來說,傳統的文化層面對於人民是概念化的,這似乎離我們很遠。《中國文房四寶之墨言》卻不走尋常路,讓一部承載文化傳承的紀錄片說“墨“的故事,由淺入深,雅俗交演,讓古老玄妙的文化傳統,具體生活化,拉近我這位觀衆與“墨”的距離。


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記載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中華史詩,在驚歎歷代先民高超智慧與嘔心瀝血的奮鬥的同時,我不由得,開始思考一個沉重的問題:中華文明傳承的介質何在?

節目開始了。

“詩詞書畫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自然離不開其承載物……而墨能言世間萬物。”正如節目標題所寫,“墨言”,這是我一開始就注意到的地方,古語有云:流水無聲,尋去疑無。而墨性水寒,如何能言?

我的思考逐漸從嬗變的角度,抽絲剝繭,憑靠着大腦裏模糊的“墨”印象,微薄的歷史知識,開始設想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深入節目,我瞭解到,古代上等好墨,“落紙如漆,萬載存真”,好的書畫作品,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緻,好的書畫家,對墨的要求,達到“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傳統書畫中所表達都是書畫家內心深處對人生、命運、世態、天地萬物的認識。對於書畫家而言,學習書法,筆法與墨法互爲依存,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書畫作品中即使是淡筆,也是用濃墨寫的,差別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濃淡。正如節目所說“墨法濃淡之間,承載着中國人民的哲學思想和情感表達。”這大概是墨之所言。


隨着節目的推進,我認識到一個人,胡開文,他是徽州制墨業的創始人,在他的帶領下徽墨呈一支獨秀之勢,後代均延用此老字號,因制墨手藝出衆聞名書法畫界,可謂傳奇。

同時,徽墨獨領風騷的祕密以及徽墨的歷史和艱苦制墨作業環境,也在《中國文房四寶之墨言》故事中娓娓道出,徽墨製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考究,選用名貴的中草藥和八九道工序下千錘百煉,其傳承人在高溫下作業,八斤沉重的大錘,千百下的敲打墨錠,十年如一日,只爲一錠好墨,讓我明白什麼是工匠精神。


墨錠的選用我也學習到很多,第一,質地堅細,第二,色澤黑亮,以黑得泛紫光爲最上乘,純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膠質適中,墨的地方種類有很多,內涵更豐富,徽墨完全滿足上述條件,難怪,世間墨錠如此之多,惟徽墨稱寶。


然而,當徽墨傳承人談到徽墨未來的時候,我明白,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圓珠筆、鋼筆、墨水,等一系列化工產品湧入文化生活,製作繁瑣和原料考究的非遺徽墨,逐漸淡化人民的視野中,傳統文化的結晶,將逐漸不爲人知,無價的瑰寶需要延續下去,優秀的文化應該代代相傳。


作爲祖國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傳承文房四寶,弘揚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瑰寶代代相傳,讓墨寶伴隨着華夏文明,越走越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