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解釋經文“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第二個小節我們要明白“三心不可得”。大家都知道佛教講三世,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僅僅是教化衆生的說法。比如我現在講這句話,未講之前,是前世,正講之時是當下,講過之後是來世。過去有過去現在未來,現在也有過去現在未來,未來也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三得九,再加一個心,就是十法界,這是華嚴經的哲學,非常精妙,一般人達不到這樣的高度,總而言之,你們不要執着於過去,現在未來,只有當下這一念和行爲纔是修法的法碼,是非常重要的。

先跟大家講一首《解深密經》的歇語:“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講,恐彼分別執爲我。”他說衆生心裏的阿拉耶識太深太細了,我簡直不能把黑匣子打開。我都不能和你們說這個事。我一旦和你們說,衆生會說這是我的靈魂。關鍵的一句是“一切種子如瀑流“。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所作業的種子,像瀑布的流水,日夜傾瀉而下。如果我問你身體是不是你的,你說是你的;我問你思想是不是你的,你說是你的。現在你把眼睛閉上,你看那個念頭是不是你的,你會說那個念頭是你的,是從心裏出來的。你待會就會覺得,這個不是你的。爲什麼?本來你坐在這裏打坐,想觀蓮花,結果變成了白菜,想觀想佛像,結果變成美女。心理學家說我們心裏有個意識流,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因此一個人想要明瞭自己的心,談何容易!

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我們的心和意識才會露出原貌,第一是做夢的時候,你的潛意思像小偷一樣偷偷地爬出窗外東張西望。經常有人問我,我的夢是真是假?我只能簡單告訴你,有一部分是虛的,那種夢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假的,沒有意義的。但有一部分夢是真的,它可能是天然感應,可能是一種預言,也可能是你前世的記憶。爲什麼會夢在夢中會把最隱蔽的部分說出來?是因爲做夢的時候,身體完全放鬆,我執減少了,尤其是你四大很調和,內心很清明的時候,你的夢是屢屢應唸的。如果有人說,你給我講講夢是怎麼回事,我真的講不了,夢是整個人類的心靈,世界是關於人腦的科學,到目前爲止,人類對自己的夢是捕捉不定的,人類如果能瞭解自己的夢,心腦科學的所有問題就解決了。

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依德一輩子在研究夢,當然他關於夢的說法在學術界是有爭議的。我在這裏附帶告訴大家,你學習怎麼樣,做人怎麼樣,道德怎樣,修行怎樣夢可以給你打分。古人講真人無夢,至人無夢。道家裏維次很高的人,叫真人,他是沒有夢的。他爲什麼沒有夢呢?他內至身家性命,外至山河大地,他完全看空了。所以他沒有夢。至人也沒有夢,至就是通達的人,用佛教的話來講,就是證悟的人。一般人都有夢,有的人說我不做夢,不是你不做夢。是你記不住做過的夢,當然我在這裏要講的是,我們心靈的意識流是潛伏得很深的,也是非常詭異的。只有一部分心理學家才能把我們的心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展示給我們看。普通老百姓睜着眼在做夢,閉着眼也在做夢,死了以後還在做夢,我們整個人生就是個夢境。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悟空的金剛”。

佛的弟子阿難有次單獨外出託鉢乞食,被摩登伽女勾引,撫摸全身,將毀戒體,佛命文殊菩薩持咒把阿難解救回來後,佛陀問阿難心在哪裏?阿難說心在裏頭,佛反駁他;他說我的心在外頭。佛反駁他;他說我的心不在裏也不在外,佛又反駁他。這就是楞嚴經裏的七處徵心。身心內外找心找不着,覓心了不可得,我這樣活生生的一個人,穿衣喫飯,讀書做事是什麼東西在指揮我?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在這裏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當然提醒大家我這講的心不是心臟的心,不是腦神經的心,我講的心到底是什麼?你們要慢慢參與一下,如果我直接把答案告訴你,那就害了你。因爲只有在參悟過程中,你纔會不斷提高生命的維次,才能打破自己的煩惱,消除自己的業障,就像登山去看風景,真正的風景是在路上,如果真正登到泰山頂上,看了一下日出,反而會覺得沒什麼風景。

下面再給大家講個故事,叫三心不可得。在唐朝由於武則天的推動,佛教非常興盛,出現了很多的高僧,最有名的有六祖慧能、北宋的神秀,他們底下有很多門徒,悟性都是非常高妙的,四川有個周金剛,他一輩子研究金剛經,把心得寫了一部。“青龍疏鈔”,他對這個書愛惜備至,出門就用單子擔着,他擔着青龍疏鈔,到湖南常德去拜訪龍潭國師。他擔着擔子走在路上,又累又餓,到了一個路邊,看到一個老太太在賣點心,他問能不能給我一點點心?老太太問你擔的是什麼?他說我擔的不能喫,是註解金剛經的《青龍疏鈔》。老太太說,那我也信佛多年,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師,你點的是什麼心?你回答上來我就給你喫,答不上來不給你喫,如果我現在問大家,你聽課的心是什麼心,是心臟的心,還是思維的心?這是一個大問題,要慢慢去參究,你不要隨便給我答案,我出家30年還沒找到答案,你聽我講了兩句就找到答案,那太便宜了,如果你找到這個答案就所作已辦,你就徹底的得到解脫。這個“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思維的種子像瀑流一樣,所以在佛教裏頭叫參悟本心,明心見性這個心是亙古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話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這是第二個“三心不可得”。

摘於“洗心”第51-53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