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去醫院看病的流程

本文是【不就是看病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這本書是火箭軍總醫院的醫生根據臨牀工作經驗和帶母親看病的經歷寫成的,作者把平時去醫院就醫的過程拆解成不同的環節,每個環節都給出了一些實用的技巧,環節大概有:預檢—分診—掛號—初診—檢查—陪診—住院—複查等

做爲一個沒有多少就醫經歷且對醫院不瞭解的我來說,讀完之總結了幾點對大多數來說有益的。

感受一:掛哪個科室要講究邏輯:

雖然我就醫的經歷不多但在有限的幾次就醫中,印象比較深的事情之一就是打114掛號,客服問要掛哪個科?我都會懵着問她:我xx不舒服,應該掛哪個科?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掛哪個科室也是有講究的,這個講究就是:先內後外,即先掛內科後掛外科。

內外科的區別,內科一般不做手術,外科要做手術。內科基本靠吃藥在內部吸收來治療;而外科一般都需要從外面開一個口子進行治療,所以外科又叫手術科室。

而每個器官幾乎都有需要做手術的一面和不需做手術的一面,所以,每個器官其實都可以掛與這個器官相關的內科和外科。

所以一般我們掛號的基本的順序就是:

首診先掛內科,先從風險小的開始吃藥比手術風險小。而經過內科的診斷,病情輕的可以直接治療,病情重的需要做手術的再轉去外科。

感受二:怎麼知道具體掛哪個科室:
雖然俗話說,掛對了科,相當於對症治療,好得快。但對於人體的器官及其對應的功能之前我真的只是模糊的瞭解一些,下面的內容是我根據其它資料又結合本書的內容按人體的構造對應相應的科室的。

脖子以上的跟頭有相關的,基本屬於神經內科(醫院沒有腦科這麼一說)。脖子以下胸以上的(有肋骨的部分),基本都屬於胸內科,查的就是心臟和肺的問題,如果是明顯的呼吸問題就掛呼吸科。

肚子部分(胃、腸、脾臟),基本就是消化內科。
生殖部分,基本都是泌尿內科。

除此之外還有骨科,據說骨科是最容易掛錯號的科室之一,以前一直覺得骨科就是跟骨頭有關的,後來查資源發現並不是。骨科其實是跟運動系統有關的即涉及到跟運動系統有關的才掛骨科,不涉及到運動系統的不應該掛骨科。所謂的運動系統是指和骨頭、肌肉、軟骨、韌帶相關的問題。

比如說,大腿肌肉拉傷,聽起來和骨頭不沾邊,但因爲它和運動系統關係密切,沒有它我們就沒法運動,它就歸骨科處理。再比如,顱骨骨折,骨頭出了問題,聽起來是骨科處理吧?但因爲顱骨和我們運動關係不大,所以就不歸骨科管。

那具體哪些時候應該掛骨科呢?
成年人的骨骼,分爲顱骨、軀幹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而骨科主要處理的,是軀幹骨和四肢骨。顱骨和我們運動系統關係不大,所以不歸骨科管。

而肌肉按結構和功能劃分,人體的肌肉可以分爲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科處理的,主要是骨骼肌。其他兩種肌肉和我們運動關係不大。骨骼肌通過肌腱與骨骼相連,能根據人的意志自由收縮,從而牽引着骨骼改變位置,讓我們完成走路、跳躍,甚至是各種特技動作。

感受三:專家號與普通號要注意的:
很多人掛號可能都喜歡掛專家號,就是覺得專家更放心一些,書中提到了幾點掛專家號的注意事項。
a)首診之前沒做過任何檢查,掛專家號不如掛普通號:
一般能掛專家號的尤其是掛特需專家號的,都是一些疑難雜症。很多人都是帶着各種化驗檢查結果,還有以前的病例。專家會根據這些單子尋找蛛絲馬跡,爭取確診疾病,然後制定方案,這個時間掛專家號買的專家的診斷思路,這個思路是其他醫生所不具備的。而如果之前沒有做過任何檢查的,什麼都是空白,專家是沒法分析病情的,這種情況掛專家號還不如掛普通號。
首診掛普通號,一方面是省錢,更重要的是省時間。

b)掛不到特定科室專家號可以先掛相鄰的科室的

這一條要求對科室有一定的瞭解,要不然掛錯科室更浪費時間,但如果對科室瞭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比如,想掛肝膽外科,但不巧,肝膽外科沒號了,我們可以掛它的源頭——普外科,因爲肝膽外科是從普外科分出去的一個科室。普外科相當於樹根,肝膽外科相當於樹枝。男科掛不上的就掛泌尿外科,手外關節外掛不上的還可以掛骨科。

感受四:想要一天能拿到結果需要好好規劃
對於一般的上班族來說,去醫院就診最大的期待就是在一天的末尾能拿着醫生開的醫囑,到藥房取到藥。

一方面是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了,另一方面請假不好請呀!

那如何才能今日事今日畢,除卻看病流程中其他的拖延因素,書中提到了對路線的選擇、對檢查的先後排序、對科室的位置熟悉情況等影響因素,並給出了一套流程順序。

首先進入門診大廳有幾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電梯間、影像科、ATM取款機

電梯間
電梯間的位置很重要,如果能很清楚一個醫院都在哪些地方有電梯,就會比別人快上許多,瞭解電梯間在哪兒,就會節省你往返不同科室和樓層之間的時間。

影像科
去醫院很少會不做各種檢查的,影像科就是幹這個的,像CT、核磁共振、X光、B超等。影像科的位置非常重要,因爲它在疾病診斷中的地位很重要,西醫很少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一個病,西醫的診斷往往基於一定證據,這些證據大部分由影像來提供。
而早知道影像科在哪裏,就能在得到醫囑單後,立刻到影像科排號,早一個號等於早了20~30分鐘。

ATM取款機
它的重要之處在於,能及時讓我們取到錢而不用跑去銀行。因爲不是所有的門診繳費窗口都支持銀聯刷卡繳費的,如果路遇刷卡窗口擁堵,就可以從ATM機上取出現金去窗口繳費。

除了以上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位置之外,書中還提到了關於時間安排上的一些tips。

一般情況從門診出來都會去預約檢查,小的檢查,抽血化驗排隊很快,看着很長的隊伍其實前進的速度很快,也許10分鐘你就能從第10個排到第1個,所以抽血化驗等的常規體液檢查可以放在後面。

最先要去的就是去預約影像科,排上號基本上前面有四五個人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先去做一些抽血驗尿等的實驗室檢查,再回過頭來等影像。

因爲影像科成像的片子往往在做完檢查後的兩個小時內出,血尿便常規的結果也基本維持在兩個小時。當你拿着這些結果,再次出現在醫生辦公室的時候,醫生就可以對我們的病情下診斷。

這一套流程下來,我們才能在一天的末尾,拿着醫生開的醫囑,到藥房取回自己的藥。否則,就很有可能,某個檢查今天的預約已滿,需要預約到下週,而因爲這樣我們就還需要再次掛號才能完整看完一個病。

感受五:醫患關係與防禦性診療
醫患關係很多人都有感知,現在媒體經常報道就不說了,但防禦性診療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謂“防禦性診療”,就是說從實際病情看,醫生開具了非常嚴謹、全面的各項化驗和檢查,迴避診治高危病人過多的轉診和會診,也就是說查個全套,規避風險。就是說有些人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患者的情況讓患者裏裏外外全部檢查個遍,不管之前是否在其它醫院做過相關的檢查。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是,因爲怕有些患者會以:“我當初在這兒看病,你們怎麼沒給我查出來是這個病?”而告醫生或醫院,所以當醫生遇到這類患者的時就會提高警惕,因爲怕成爲被告而開具所謂的防禦性診療。

防禦性診療,好的地方就是查得清了也查的全了,不好的地方就是多花錢了。

那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要爭當傻白甜,要絕對的信任醫生,醫生也就不會爲了防止成爲被告而提心吊膽,面面俱到。

理論上來說患者發生某些症狀應第一時間送到對應的科室接受檢查,然後對症下藥就。但事實情況是,每個患者對於同一個疾病表現不一樣,有的患者表現比較具有迷惑性,往往真假難辨。所以臨牀上不是每個患者都能第一時間進到該進的科室,有可能是轉了幾科之後才能進到該進的科室,可任何檢查都得花錢。

其實這裏和保險條款中的有些部分非常有相關性,買過保險且認真看過條款的人或許對於費用報銷中有這麼一段描述有印象:保險公司報銷的費用必須是合理且必須的,如果不是合理且必須的是不能報銷的。

那什麼叫合理且必須的費用呢?你知道嗎?

感受六:醫院誤診率超出你想象
前段時間公司一直在給營銷員宣導一項和重疾有關的服務:愈從容服務,就是發生重大疾病後會有專門的人負責協調醫療資源,這個服務中有一項是:爲了防止誤診會協調全國專家對疾病進行再次診斷。之前公司給出的數據是現在重大疾病的誤診率達到40%左右。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高的誤診比率了,不過我一直沒有具體查過這個數據的出處所以一直將信將疑,但看這本書的時候,書中也提到了誤診率的事情了,讓我覺得誤診率40%應該是可信的,書中的原話是:
我嘗試着用“即使一流的醫院也有20%的誤診率”來安慰自己,但這種低級誤診,還是很讓人惱火。就像你搓澡太用力搓出了血點,醫生卻說你是過敏性紫癜一樣,是個人,玻璃心都會嘩啦啦碎一地了。

文章中內容引用出處:
醫學通識50講,給忙碌者的骨科醫學課,不就是看病嘛,只有醫生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