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去医院看病的流程

本文是【不就是看病吗】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火箭军总医院的医生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和带母亲看病的经历写成的,作者把平时去医院就医的过程拆解成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都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技巧,环节大概有:预检—分诊—挂号—初诊—检查—陪诊—住院—复查等

做为一个没有多少就医经历且对医院不了解的我来说,读完之总结了几点对大多数来说有益的。

感受一:挂哪个科室要讲究逻辑:

虽然我就医的经历不多但在有限的几次就医中,印象比较深的事情之一就是打114挂号,客服问要挂哪个科?我都会懵着问她:我xx不舒服,应该挂哪个科?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挂哪个科室也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是:先内后外,即先挂内科后挂外科。

内外科的区别,内科一般不做手术,外科要做手术。内科基本靠吃药在内部吸收来治疗;而外科一般都需要从外面开一个口子进行治疗,所以外科又叫手术科室。

而每个器官几乎都有需要做手术的一面和不需做手术的一面,所以,每个器官其实都可以挂与这个器官相关的内科和外科。

所以一般我们挂号的基本的顺序就是:

首诊先挂内科,先从风险小的开始吃药比手术风险小。而经过内科的诊断,病情轻的可以直接治疗,病情重的需要做手术的再转去外科。

感受二:怎么知道具体挂哪个科室:
虽然俗话说,挂对了科,相当于对症治疗,好得快。但对于人体的器官及其对应的功能之前我真的只是模糊的了解一些,下面的内容是我根据其它资料又结合本书的内容按人体的构造对应相应的科室的。

脖子以上的跟头有相关的,基本属于神经内科(医院没有脑科这么一说)。脖子以下胸以上的(有肋骨的部分),基本都属于胸内科,查的就是心脏和肺的问题,如果是明显的呼吸问题就挂呼吸科。

肚子部分(胃、肠、脾脏),基本就是消化内科。
生殖部分,基本都是泌尿内科。

除此之外还有骨科,据说骨科是最容易挂错号的科室之一,以前一直觉得骨科就是跟骨头有关的,后来查资源发现并不是。骨科其实是跟运动系统有关的即涉及到跟运动系统有关的才挂骨科,不涉及到运动系统的不应该挂骨科。所谓的运动系统是指和骨头、肌肉、软骨、韧带相关的问题。

比如说,大腿肌肉拉伤,听起来和骨头不沾边,但因为它和运动系统关系密切,没有它我们就没法运动,它就归骨科处理。再比如,颅骨骨折,骨头出了问题,听起来是骨科处理吧?但因为颅骨和我们运动关系不大,所以就不归骨科管。

那具体哪些时候应该挂骨科呢?
成年人的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而骨科主要处理的,是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和我们运动系统关系不大,所以不归骨科管。

而肌肉按结构和功能划分,人体的肌肉可以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科处理的,主要是骨骼肌。其他两种肌肉和我们运动关系不大。骨骼肌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能根据人的意志自由收缩,从而牵引着骨骼改变位置,让我们完成走路、跳跃,甚至是各种特技动作。

感受三:专家号与普通号要注意的:
很多人挂号可能都喜欢挂专家号,就是觉得专家更放心一些,书中提到了几点挂专家号的注意事项。
a)首诊之前没做过任何检查,挂专家号不如挂普通号:
一般能挂专家号的尤其是挂特需专家号的,都是一些疑难杂症。很多人都是带着各种化验检查结果,还有以前的病例。专家会根据这些单子寻找蛛丝马迹,争取确诊疾病,然后制定方案,这个时间挂专家号买的专家的诊断思路,这个思路是其他医生所不具备的。而如果之前没有做过任何检查的,什么都是空白,专家是没法分析病情的,这种情况挂专家号还不如挂普通号。
首诊挂普通号,一方面是省钱,更重要的是省时间。

b)挂不到特定科室专家号可以先挂相邻的科室的

这一条要求对科室有一定的了解,要不然挂错科室更浪费时间,但如果对科室了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想挂肝胆外科,但不巧,肝胆外科没号了,我们可以挂它的源头——普外科,因为肝胆外科是从普外科分出去的一个科室。普外科相当于树根,肝胆外科相当于树枝。男科挂不上的就挂泌尿外科,手外关节外挂不上的还可以挂骨科。

感受四:想要一天能拿到结果需要好好规划
对于一般的上班族来说,去医院就诊最大的期待就是在一天的末尾能拿着医生开的医嘱,到药房取到药。

一方面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了,另一方面请假不好请呀!

那如何才能今日事今日毕,除却看病流程中其他的拖延因素,书中提到了对路线的选择、对检查的先后排序、对科室的位置熟悉情况等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套流程顺序。

首先进入门诊大厅有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电梯间、影像科、ATM取款机

电梯间
电梯间的位置很重要,如果能很清楚一个医院都在哪些地方有电梯,就会比别人快上许多,了解电梯间在哪儿,就会节省你往返不同科室和楼层之间的时间。

影像科
去医院很少会不做各种检查的,影像科就是干这个的,像CT、核磁共振、X光、B超等。影像科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很重要,西医很少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一个病,西医的诊断往往基于一定证据,这些证据大部分由影像来提供。
而早知道影像科在哪里,就能在得到医嘱单后,立刻到影像科排号,早一个号等于早了20~30分钟。

ATM取款机
它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及时让我们取到钱而不用跑去银行。因为不是所有的门诊缴费窗口都支持银联刷卡缴费的,如果路遇刷卡窗口拥堵,就可以从ATM机上取出现金去窗口缴费。

除了以上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位置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关于时间安排上的一些tips。

一般情况从门诊出来都会去预约检查,小的检查,抽血化验排队很快,看着很长的队伍其实前进的速度很快,也许10分钟你就能从第10个排到第1个,所以抽血化验等的常规体液检查可以放在后面。

最先要去的就是去预约影像科,排上号基本上前面有四五个人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先去做一些抽血验尿等的实验室检查,再回过头来等影像。

因为影像科成像的片子往往在做完检查后的两个小时内出,血尿便常规的结果也基本维持在两个小时。当你拿着这些结果,再次出现在医生办公室的时候,医生就可以对我们的病情下诊断。

这一套流程下来,我们才能在一天的末尾,拿着医生开的医嘱,到药房取回自己的药。否则,就很有可能,某个检查今天的预约已满,需要预约到下周,而因为这样我们就还需要再次挂号才能完整看完一个病。

感受五:医患关系与防御性诊疗
医患关系很多人都有感知,现在媒体经常报道就不说了,但防御性诊疗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谓“防御性诊疗”,就是说从实际病情看,医生开具了非常严谨、全面的各项化验和检查,回避诊治高危病人过多的转诊和会诊,也就是说查个全套,规避风险。就是说有些人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患者的情况让患者里里外外全部检查个遍,不管之前是否在其它医院做过相关的检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因为怕有些患者会以:“我当初在这儿看病,你们怎么没给我查出来是这个病?”而告医生或医院,所以当医生遇到这类患者的时就会提高警惕,因为怕成为被告而开具所谓的防御性诊疗。

防御性诊疗,好的地方就是查得清了也查的全了,不好的地方就是多花钱了。

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要争当傻白甜,要绝对的信任医生,医生也就不会为了防止成为被告而提心吊胆,面面俱到。

理论上来说患者发生某些症状应第一时间送到对应的科室接受检查,然后对症下药就。但事实情况是,每个患者对于同一个疾病表现不一样,有的患者表现比较具有迷惑性,往往真假难辨。所以临床上不是每个患者都能第一时间进到该进的科室,有可能是转了几科之后才能进到该进的科室,可任何检查都得花钱。

其实这里和保险条款中的有些部分非常有相关性,买过保险且认真看过条款的人或许对于费用报销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有印象:保险公司报销的费用必须是合理且必须的,如果不是合理且必须的是不能报销的。

那什么叫合理且必须的费用呢?你知道吗?

感受六:医院误诊率超出你想象
前段时间公司一直在给营销员宣导一项和重疾有关的服务:愈从容服务,就是发生重大疾病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协调医疗资源,这个服务中有一项是:为了防止误诊会协调全国专家对疾病进行再次诊断。之前公司给出的数据是现在重大疾病的误诊率达到40%左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误诊比率了,不过我一直没有具体查过这个数据的出处所以一直将信将疑,但看这本书的时候,书中也提到了误诊率的事情了,让我觉得误诊率40%应该是可信的,书中的原话是:
我尝试着用“即使一流的医院也有20%的误诊率”来安慰自己,但这种低级误诊,还是很让人恼火。就像你搓澡太用力搓出了血点,医生却说你是过敏性紫癜一样,是个人,玻璃心都会哗啦啦碎一地了。

文章中内容引用出处:
医学通识50讲,给忙碌者的骨科医学课,不就是看病嘛,只有医生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