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三次之後,不長記性的我終於有感悟了

想帶你去看晴空萬里,想大聲告訴別人我的頭髮不合時宜。五顏六色,總是會被人注意。其實我內心是蠻渴望別人記住自己的,只是沒想到要用這種方式去銘記。

在弄完髮型的第四天,頭髮被注意的問題已經達到讓我承受的極限了。每個人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唉呀…你這頭髮在哪弄的呀,我咋看着這麼花哨呢……”?

我這自信的老臉再也忍不住有一陣陣的灼燒感了,想着怎麼去解釋真的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幸好我的諮詢都是在室內進行,在室內的光線下我的五顏六色還不是那麼顯眼。儘管如此,我也不想再撐下去了。

在朋友的慫恿下,我一遍遍的回放她們的評價“就把頭髮弄這樣,還給他們錢?找他找他……”,然後我鼓起勇氣跟老闆微信溝通要重新染頭髮。

其實在那一刻,還能覺察到自己,怎麼還有一點點過去“乖巧”的氣息。學了心理學,做了心理諮詢師,儘管自己自由了許多,不得不說,在某種狀態下,我還有那種“老好人”殘存的餘溫。

其實我覺得當時對於第二遍染花時,就要堅決換另一個理髮師,畢竟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了。

但是當時不知道爲什麼,自己聯想到自己曾經在醫院實習時的經歷了。沒有人一開始就什麼都會,從不會到會總要經歷一個過程的。我想就給他一個在我頭髮上當小白鼠試驗的一次機會吧,結果他還是讓我失望了。

重點是,他面對自己染色的失誤,居然沒有一絲抱歉。還要不斷的自我催眠他自己染色太難了。

那一刻,正因爲自己被無形中他那部分難所侵佔着,過度的去理解了別人,從而忘記了理解和照顧自己的那一部分的不舒服與委屈。

在那個場域裏,我們好像玩着一個遊戲,他只看到了他自己,而我也被他帶到看到他自己的坑裏,絲毫看不到自己。

後來想想,我也是對自己弄頭髮是有需求噠,並且我之所以把我的頭髮交付給你這個理髮師,其實除了信任,也是有着我的需求被滿足的願望之一。

要不怎麼叫做花錢弄頭髮呢?就自己在家買個染膏隨便染染就可以了,大不了最壞的結果就是像這個理髮師染花一樣唄。

但花錢的依舊染花,除了對染技的質疑,還會催生自己找理髮師眼光不行的一部分隱隱的自我攻擊,還有對自己頭髮的心疼感。這些感受交織在一起,足以上演一部內心大戲。

幸好,我還不是那種自我消耗的人。生而爲人,總會有選擇失誤的時候,要爲自己的失誤買一下單,又何嘗不可呢?

從不允許自己失誤的人,纔會耗在我怎麼能在這個上面犯錯誤呢?放過自己吧,錯誤再所難免,從頭梳理失誤產生的原因,看看在哪一個環節能夠改進什麼,遠比一味陷於失誤的挫敗感中要好很多。

當然我也在梳理中,覆盤了自己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味兒的忍讓那個理髮師染花自己的頭髮,還要強顏歡笑的挺着,除了自己照顧自己需要覺察,還要覺察在照顧別人與照顧自己的點上是在哪一個環節失衡的?

這一次再次進店時,我微笑的跟老闆溝通,找一個技藝精湛的理髮師,把我染花的頭髮一次成型補救回來吧。

果真換了一個理髮師,把我髮色一次性補回來了,地地道道的悶青亞麻色讓看過的人讚不絕口。

這一次,我又被記住了,只是被記住的是漂亮,而不是“花姑娘”。

其實在去往這家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要怎麼面對那個理髮師。

如果他還是要執意染我的頭髮,我要如何不陷於我受傷的情緒狀態裏與其溝通這個話題。在如此上演劇情的環節裏,坐先生的車,路程變得異常遙遠了……

然而到了店裏,完全沒有我臆想的任何結果,那個理髮師冷冷的看着我,面無表情的跟我打着招呼。

老闆卻異常熱情,也許他知道他們的染色失誤會自己擔責,於是果斷調了理髮師。

期間,把我頭髮染花的理髮師買午餐外出,老闆與我現在的理髮師談論他不僅技藝不精湛,而且人還不踏實,不反思自己的失誤,反而還理直氣壯。

這下我才明白,原來他們之前對我頭髮是有爭議的,並且還“打”了一場內部仗。

雖然是因爲我的頭髮引起,然而卻不僅僅是我頭髮的問題了。在我拒絕他再次染色之前,他也是在羣體裏受傷的。只是我的拒絕會讓他傷上加傷,這是他成長過程中必須面臨的課題。

要多麼“堅強”的人,纔會在如此關頭,還能一好即往的挺自己對的那一部分,也許在那一刻,我好像也看到了他的脆弱。

我是一個非常感性之人,所以感受到了他投射出來的脆弱,我就一直很小心照顧他,甚至我自己頭髮都在這樣被“傷害”的關頭,還想着如何降低傷害對方的概率。

看來生活中的事件,也是一個隨時可以覺察自己,是否被捲入別人投射的場的機會,修行無處不在,只要自己願意開啓。

如果照顧別人到了小心翼翼的程度,就需要覺察一下自己,爲什麼自己那麼害怕別人生氣,甚至對於我來說,有些關係我自不必害怕失去。

在關係中來去自由,是我們自我穩定性的定力,才能在關係中自由融洽的相處。

在我頻繁染頭髮的事件中,我也悟出了,有時候在一種合作關係中不舒服時,我們要有勇氣和一個人說bye bye,減少傷害的根源就是有勇氣切斷不舒服的關係。

尤其是關係中一個人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不做自己調整時,一味的去責怪另一個人時,那麼就沒有必要留在關係裏。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一味的期待關係中的另一個人能夠做出改變,即使沒有變化,TA也願意留在關係裏被折磨。

有一句話說的好,擁有關係好過沒有關係,即使那一段關係不是那麼滋養着雙方。畢竟人是關係的產物,沒有關係,那處理不好的孤獨會讓人分外憂傷。

那也不代表這樣就要耗在一段沒有滋養的關係之中。現實生活中除了兩性親密關係外,還有社交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還有這種因金錢達成的價值交換關係等等。

當我們能夠拎清我們在什麼樣的關係中,擁有什麼樣的認知情感邊界時,我們自然也就輕鬆很多。

當然,也要考慮自己早年形成的人際互動關係的經常運用模式,還有自己是否擁有靈活的人格穩定度,決定着我們關係的自由度。

其實,我的早年還是一個蠻害怕關係動盪與失去的,頻繁的被寄養在各個家庭裏,總有一種落葉歸不了根的不安全感。

一旦在關係中剛剛穩定,就被莫名的打斷,很久以前,我也是蠻害怕分離焦慮的。經過這麼多年的調整,我終於可以從容些面對分離焦慮了。

就如這次染髮事件,我就不再害怕拒絕不舒服的合作關係了,給過的機會已經超越了我承載的極限了,所以放棄是對自己最好的一種選擇。

截止到現在爲止,我現在的理髮師,還在昨天晚上跟我微信溝通,是否滿意髮色的事情,做生意售後服務其實蠻重要的。

我的染髮史一波三折,終於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

我的美美的髮型終於迴歸了,有時候美好的結果,總是要穿越一段不那麼美好的經歷,只要你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耐受住各種不如自己預期的焦慮,你終將會迎來風雨之後的彩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