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浮沉“江湖”心得: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纔是真藝術

平常我們說相聲是俗文化,因爲相聲源於生活。

聽相聲很容易被裏面的段子逗樂,因爲它反映了我們真實的家長裏短,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共鳴。

提起相聲就不得不提郭德綱,他的相聲接地氣,正是這種俗給觀衆帶來最真實的快樂。

正如他說:“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纔是真藝術。喫喝拉撒皆故事,生活處處是學問”。

郭德綱不僅擅長創作新相聲,還挖掘舊的相聲片段,挽留瀕臨失傳的相聲遺聲。

他從歷史中找尋素材,從經典中洞悉人生百態。他把多年來研究的江湖歷史,寫入這本最新著作《江湖》中,品評江湖中的禮儀和氣節,縱論人間百態。

01

武林江湖

提起江湖,大部分人可能會聯想到武俠。郭德綱是天津人,天津不僅是曲藝之鄉,自古以來還是遊俠聚集、羣英薈萃的武林寶地,被稱爲“津門武林”。

天津是北京的重要門戶,古時在天津設立軍事基地。天津城最早的居民是軍人,後來逐漸發展成爲軍事武術人才的集散地,出了很多無數名人,最出名的就是霍元甲。

霍元甲出生於迷蹤拳世家,迷蹤拳又叫燕青拳,相傳是梁山上的好漢盧俊義和浪子燕青編的。霍元甲的父親以保鏢爲業,他和父親學習武藝,由於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在兄弟中出類超羣。

後來霍元甲遇到曾留學日本的進步青年農勁蓀,在他的影響下,霍元甲逐漸由一介莽夫轉變爲有節有義的愛國青年。

歷史上有霍元甲打擂臺的故事,《申報》上記載,霍元甲和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兩個人約戰,雙方立下生死狀,但最後奧皮音因爲害怕沒露面,霍元甲和其他高手展示拳法,他技壓羣雄,藝驚四座。

當時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全國蔓延,很多喜歡武術、愛國的忠義之士集合起來,成立了中國精武體操會,霍元甲任武術教練。

他有“強種強國”的願望,說“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打破了迷蹤拳不外傳的家規,博採衆家之長,公開傳授國人。他以武術報國,正直剛毅,無所畏懼,是亂世英雄。

(大俠霍元甲劇照)

提起武術,還有一類人以武術爲業,就是鏢師。

相聲裏面有一個傳統的名段,叫《大保鏢》,說的是一對兄弟被鏢局請去當保鏢,一路上鬧了好多笑話的故事。

過去交通不便利,老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沒有保障,做生意的人出門更不安全,鏢師的主要業務就是護送人和物品安全到達目的地。

走江湖的人講究“三硬”,官面兒的靠山硬;道兒上的關係硬;本身能耐硬。

鏢師最重要的是憑真本事,走到哪兒都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身懷絕技,不然就容易送命。

鏢師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僱主和鏢物的安全。道上遇見劫匪,打不打完全取決於對方給不給面兒。

鏢師常常一邊用長矛單刀跟劫匪搏鬥,一邊催促車馬趕緊跑。他們必須有超人的站功,不管腳下的鏢車怎麼搖晃,他都得穩如泰山。

交手的時候,鏢師往往會手下留情,他們還要有極高的情商,在對方打不過時給對方留個臺階下,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後來火車、汽車的出現使鏢局退出歷史舞臺,鏢局的消失伴隨着一種傳統江湖精神的消失。江湖不是流氓黑社會,而是忠肝義膽、一諾千金。

02

宋朝人的“小資生活”

對於說書、說相聲的人來說,歷史是非常重要的。雖說藝術大多是假的,但“玩意是假,力氣是真”,“力氣”就是下功夫去研究、去琢磨。

很多人說如果穿越回古代,最想去的朝代是宋朝。因爲宋朝常常被認爲是中華文明的巔峯時期。宋朝城市化進程快,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當時人們生活追求個人“小資”,幸福感很高。

(電視劇《知否》劇照)

首先說喫,《清明上河圖》裏描繪了一百多棟樓宇房屋,其中可以確認出是餐飲業的店鋪有四五十家,差不多接近半數。

北宋的城市裏夜市繁榮,當時宋代突破了以前的宵禁制度,城市中徹夜燈火通明,人們過着五彩斑斕的夜生活。除了大酒樓、大茶坊,還有很多飲食的小攤位。

宋朝的女性不像其他朝代一樣,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們也可以享受夜生活,晚上出來遛彎、逛街、喫茶。

夜市也成爲一種文化,有各種文娛表演,還有算卦人。宋朝夜生活得豐富熱鬧,據說都能讓皇宮的人羨慕。

有一天深夜,宋仁宗在宮裏待着,突然聽到絲竹歌笑之聲,就問:“此何處作樂?”哪兒能這麼熱鬧呢?

宮裏人就說:“此民間酒樓作樂處。”另一些人說:“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

宋仁宗說了一句話讓人感慨:“你知道嗎?就是因爲咱們這裏這麼冷落,外面才那麼快樂,我要是跟他們一樣,他們就冷落了”。

宋朝還和我們現在一樣,流行養寵物貓、寵物狗。

史上記載,秦檜有一個孫女養了一隻獅子貓,結果丟了,讓臨安府給找,逮捕了好幾百人,逮了好幾百只貓,可見當時養寵物貓的人家有不少。

03

神醫葉天士

在歷史劇中,常常把一類人寫得特別神,就是御醫,什麼病都能治。

神醫葉天士常常作爲影視劇中御醫的原型,他創造了一個很出名的藥方,一直到今天還在用,叫川貝枇杷膏。

當時有個縣令,叫楊謹,他的母親老咳嗽不好,向葉天士求救。葉天士被他的孝心感動,把枇杷膏的藥方給了他,治好了病。後來爲了造福更多人,楊謹把它命名爲“念慈庵”,督促後人不忘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葉天士行醫濟世一生,很多人把他成爲“天醫星”,說他是天上的星星,專門給人治病的。

葉天士家世代行醫,他十二歲的時候開始跟隨父親學醫,但十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拜父親的一個門生爲師,由於他天賦極高,又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幾年後他的醫學見解就超過了這位師父。

葉天士能夠成爲神醫,和他“好爲人徒”是分不開的。他堅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只要是遇見比自己高明的醫生,就願意給人家當學生,拜他爲師。

治好了御醫都治不好的康熙瘩背的病後,皇帝御筆親題:“天下第一”。自此,天士成爲衆人皆知的名醫。

一天,一個江西客人找他看病,葉天士一搭脈,覺得他沒救了,就說趕快料理後事吧。結果半年過去了,這個人又回來了,面色紅潤神清氣爽,不像有病的人。

葉天士趕緊賠禮道歉,之後問是哪位神醫治好了這個病,他說是鎮江金山寺的一位長老。

第二天,他就離開家,喬裝打扮,去金山寺拜師。他沒透露自己的身份,怕跟人一說不收自己。他裝作病人,穿很少的衣服,找一個風大的地兒睡覺,一會兒就感冒了。

葉天士假裝是考科舉沒考上的讀書人,想和長老學習救人濟世,爲社會做貢獻。來了病人,就看長老怎麼問病、切脈、開處方,然後琢磨這處方里面的奧妙,不明白的地方馬上就問。

葉天士覺得長老的醫術實在太高明瞭,一住就是好幾年,後來他說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正式拜長老爲師。此後一直在金山寺學醫,直到長老圓寂的一天。

葉天士一直都在救濟窮人,各處拜師學醫。到他臨去世之前,他告誡子孫:“只有那些天資聰明而且讀書很多的人才可以通過醫術治病救人,不然就會貽害病人。藥餌就像刀刃,治不好就等於用刀殺人。你們要謹慎小心,不可隨隨便便就說自己懂得了醫學。”

葉天士的遺訓,不管現在,放在哪一個行業,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不管哪一行,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都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才能達到更好的水平,這叫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郭德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歷史的角度,他並不像其他學者一樣關注王侯將相和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而是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飲食、服飾、居住、娛樂……家長裏短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研究。

讓我們且聽郭德綱的品評,一起領略人生百態,看看傳承千年的世故人情,找尋故事背後的熱血和真性情。

作者:洋蔥,精讀讀友會會員。一個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變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