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213:洞山道泉

第五十七节 洞山道全

良价禅师在洞山广福禅寺独创一宗,进而威震天下声势喧天。其门下也是龙象辈出,并且一个个开山说法各领风骚。

公元869年,良价禅师在洞山圆寂,寺院僧众迎请洞山道全禅师接任广福禅寺主持。由此可以看出,道全禅师能在一帮僧众中脱颖而出接任主持,自然是有深厚的禅宗功夫和优异的管理能力的,并且道全禅师在担任主持期间,确保了广福禅寺声望之不坠,这就更说明道全禅师是个优秀的禅师。

可是,在中国禅宗史上,道全禅师的声望以及留下的公案,远远不能和他的同班同学如曹山本寂、龙牙居遁、钦山文邃、云居道膺、青林师虔、疏山匡仁等人相提并论。也许,道全禅师是个淡泊之人,再或许,道全禅师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寺院的管理上了吧。

道全禅师,江西高安市人,不知生卒年月,不知何处出家受戒。

当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县之洞山大弘禅法时,道全禅师也来到洞山广福禅寺参访良价禅师。

见到良价禅师后,道全禅师问道:“如何是出离之要?”

良价禅师道:“阇梨足下烟生。”

道全禅师一听,不由得当下大悟禅宗旨意。从此后,道全禅师就一心一意留在洞山跟随良价禅师学习,再也不在江湖中游历了。

对于每一个进入江湖参禅悟道之士来讲,他们都是想着要早点脱离苦海的,都是想着要早点离苦得乐的,都是想着要出离生死的,都是想着要早点领悟禅道的。

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标,僧人们那是不辞艰辛四处游历八方参访的。自然,他们别说脚板要走起老茧,更有可能会走得脚板生烟。

对于僧人们的这种追求,既可取,更得明。

可取之处,那就是僧人们必须如此参学,才有一丝出头之日。须知,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禅师是不四处参访八方求学的。

要明白之处有二。

佛家有言,有求皆苦。对于这个求,从古至今人们的认识都有一个误区。对于求名求财求官求长生不老等等之类的求,大家都能知道这是妄求,是要断除掉的。可是对于求佛求法求菩提求涅槃等等之类的求,除掉少数具眼之人外,都认为这些求是正当的,都认为是可以求的,都认为这些求不是妄求。

不过在明眼禅师眼里,这些求同样是妄求,同样是要断除掉的。而且,这种妄求在看似正确的面目下,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更容易使人深陷其中而不知自拔。

其次,所谓佛在心中,你所苦苦追寻的那个东西,一直都在你的身上,从来就没有丢失过,更不曾离开过片刻,你不返观内照,你不回心转意,你不当下识得衣中之宝,却汲汲向外追求。如此作为,你又如何能体悟禅道呢?

所以,良价禅师“足下烟生”之语,实在是有醍醐灌顶之妙啊。

而道全禅师一听之下,马上就明白了良价禅师之意,从而体悟禅宗旨意,此正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之真切表现也。

自然,向外追求之心歇息下来了,道全禅师也就没必要再四处参访了。所以,他便老老实实的留在了洞山跟随良价禅师继续深造。

作为洞山门下参学之首的云居道膺禅师听说此事后,便对良价禅师道:“终不敢孤负和尚足下烟生。”

看到弟子前来应对,良价禅师回道:“步步玄者,即是功到。”

在洞山参学的大光居诲禅师也对良价禅师说出自己的应对之语道:“与么则不敢造次。”

对此公案,北宋佛眼清远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评唱道:“诸人还知出离事么?若起解会心,则隔了也。”


公元869年,良价禅师在洞山圆寂后,寺院僧众立即迎请道全禅师接任广福禅寺主持。而江湖中人为了把道全禅师和良价禅师区别开,就把良价禅师称为洞山和尚,而把道全禅师称为中洞山和尚。

而道全禅师担任主持后也不负众望,在自己主持寺院期间,不但使得前来参学之人悦服,同时也使广福禅寺在江湖中的声望并没有随着良价禅师的圆寂而有所衰退。

既然当上主持开山弘法了,自然就会有僧众前来参请的。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佛入王宫岂不是大圣再来?”

道全禅师道:“护明不下生。”

僧人接着问道:“既是大圣再来,何更六年苦行?”

道全禅师道:“幻人呈幻事。”

僧人继续问道:“非幻者如何?”

道全禅师道:“王宫觅不得。”

在一般人的眼里,释迦摩尼在王宫中诞生,那一定是佛乘愿再来。所以这个僧人问道佛入王宫岂不是大圣再来?

护明菩萨,是释迦摩尼下生前在兜率天宫之名号。

在明眼宗师眼里,释迦摩尼是没有下生的。因为你有来,便有去。而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这个僧人马上转个话题继续问道,我佛如来既然是乘愿再来之人,为什么还要在山中苦修六年呢?

对此,道全禅师回答道,这只是幻人呈幻事而已。

如果苦行可以悟道,那么数量众多的苦行者都应该悟道。如果坐禅可以悟道,那么各门各派那些修行禅定之人都应该悟道。可事实却是修行者如过江之鲫,能悟道者却如凤毛麟角。

所以,如果你不能领悟佛无定相禅非坐卧之理,你的那些种种作为只是在瞎弄精魂而已,只是幻人呈幻事而已。

而实际上,释迦摩尼后来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经过六年的苦行后,他终于放弃了这些并不能使自己开悟的修行,从而走上了真正的觉悟之路。

这个僧人马上问道,既然你说六年苦行是幻人呈幻事,那么非幻者如何?

看到别人在说幻,这个僧人马上就想到真,这种二元思想自然不是一个禅客所应该有的。须知,那个是非来非去,非幻非真的。所以,如果你要寻找真的话,天上的兜率天宫看不见,人间的王宫中也觅不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