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上拜老子(神州行之82)

        欒川城東,是著名的老君山,老子隱居的地方。

      老君山是伏牛山的主峯,山勢雄偉,林深石奇,最引人入勝的是一羣相互獨立的羣山,山頭分佈着一個接一個廟宇,山與山之間有橋樑相連,狀如彩虹。廟宇修繕一新,金碧輝煌,從空中航拍,巍巍壯觀,大氣磅礴。

      老君山凌空古廟是神仙匯聚的地方,從玉皇大帝到土地公公,從王母娘娘到九天玄女,危襟正坐,栩栩如生。衆仙當中,最偉岸的是數十米高的老子塑像,慈眉善目,道貌莊嚴。塑像周圍鐫刻着《道德經》,字大如鬥,佈滿石壁。

      老子名李耳,字聃,春秋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棄官歸隱,騎青牛西行至函谷關,關尹強令著書,老子遂著5000言《道德經》。

      《道德經》創立道法自然、無爲而治的辯證法思想,與《易經》、《論語》同爲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思想鉅著。

      《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說道可以用言語表述,但它不是一般的“道”;名是用文辭命名的,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接着說,“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引入天地渾沌未開、宇宙萬物之本的理念。

      《道德經》玄妙無窮,有對宇宙的思考,有對自然的追尋,有對人生的體悟。其中的“禍福說”對芸芸衆生產生着深深的啓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精闢地概括了事物因果轉化、對立統一的規律。

      民間對老子有許多傳說,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和白色的鬍鬚;說在函谷關著書後繼續騎牛西行,經流沙河去了印度,在印度傳播道理,教出大弟子釋迦摩尼;說老子最終東歸故里河南鹿邑,孔子從曲阜遠道來訪,問禮於老子;說鬼谷子著奇書,躬請老子教正。

      老子隱居老君山,赴邙山煉丹,邙山上的上清宮即其所居。煉成後攜仙丹昇天,發現天庭缺失法寶,遂以自己的精元化成八卦爐,用通天芭蕉扇煽動三味真火。孫悟空偷喫仙丹,刀槍不入,水火難侵。說老子特別挑選出法力高強的七男一女,教導訓練,“八仙過海”,匡扶濟世。

      老子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所有聖人先賢的祖師爺。遊老君山,拜老子,功德無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