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上拜老子(神州行之82)

        栾川城东,是著名的老君山,老子隐居的地方。

      老君山是伏牛山的主峰,山势雄伟,林深石奇,最引人入胜的是一群相互独立的群山,山头分布着一个接一个庙宇,山与山之间有桥梁相连,状如彩虹。庙宇修缮一新,金碧辉煌,从空中航拍,巍巍壮观,大气磅礴。

      老君山凌空古庙是神仙汇聚的地方,从玉皇大帝到土地公公,从王母娘娘到九天玄女,危襟正坐,栩栩如生。众仙当中,最伟岸的是数十米高的老子塑像,慈眉善目,道貌庄严。塑像周围镌刻着《道德经》,字大如斗,布满石壁。

      老子名李耳,字聃,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归隐,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关尹强令著书,老子遂著5000言《道德经》。

      《道德经》创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辩证法思想,与《易经》、《论语》同为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思想巨著。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用言语表述,但它不是一般的“道”;名是用文辞命名的,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接着说,“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引入天地浑沌未开、宇宙万物之本的理念。

      《道德经》玄妙无穷,有对宇宙的思考,有对自然的追寻,有对人生的体悟。其中的“祸福说”对芸芸众生产生着深深的启迪。“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精辟地概括了事物因果转化、对立统一的规律。

      民间对老子有许多传说,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和白色的胡须;说在函谷关著书后继续骑牛西行,经流沙河去了印度,在印度传播道理,教出大弟子释迦摩尼;说老子最终东归故里河南鹿邑,孔子从曲阜远道来访,问礼于老子;说鬼谷子著奇书,躬请老子教正。

      老子隐居老君山,赴邙山炼丹,邙山上的上清宫即其所居。炼成后携仙丹升天,发现天庭缺失法宝,遂以自己的精元化成八卦炉,用通天芭蕉扇煽动三味真火。孙悟空偷吃仙丹,刀枪不入,水火难侵。说老子特别挑选出法力高强的七男一女,教导训练,“八仙过海”,匡扶济世。

      老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所有圣人先贤的祖师爷。游老君山,拜老子,功德无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