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袋麦芽糖的甜

        我们又入户了,到社区,这次是因为创文工作,我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班后我们被安排入户走访,入户地点就在我们“网格化”区域。“网格化”是城市创卫工作中的一项非常有用的举措,在本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挂一个社区,就是“网格化”,这是一种格子式的组团式工作,责任单位对负责网格化社区要做的事可多了,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责任区域进行清扫,清理垃圾、清除小广告,门前垃圾要管,邻里和睦要管,卫生城市创建要一家一户去告知,文明城市创建要一户一户去走访,不漏一户。这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入户”,那是需要经验的,如何敲开“门”是一个技巧,有时候明明有人在家,室内电视里的声音清晰传来,主人家却不应门。入户的次数多了,经验也就出来了。走访时间就会在下班后,6:30左右,这个时间段大多人家会在家,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会领着我们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去入户,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去敲门。入户需要“大嗓门”,还需要体力。我们所在社区的李雪梅书记,就是个大嗓门,“我们是关楼社区的,请问有人在家吗?”那嗓门一出口,一个单元都能听得见。走路还带风,社区的工作人员形容她走路的步伐:“六亲不认”的步伐,活脱脱的一个女汉子。入户过程中,所遇各不相同,感慨而分享之。

      今年的创文和三年以前相比,感受也大有不同。我们的网格化社区关楼社区大部分是老旧小区,住户也相对比较多元,老年人居多,三年前第一次入户时本就狭窄的院场堆满了杂物,几乎就没有下脚的地方,有些小区的楼道被各种杂物堆满。如今,经过环境改造后的小区与之前相比干净了许多,有些小区甚至还种植了花草,给院落增添了生机。

      上周五晚,我们到了一户老人的家里,准确的说,是我们到了一户居住在三楼的老夫妇的家里。我们是去拜访他们的,但在敲开门进入室内前我们和他们还是陌生人。听到敲门声,给我们开门的大妈热情地把我们迎了进去,让座,倒水,我们说明来意,“大妈,大爹,打扰你们了,您看,我们是创文工作组的,关楼社区是我们网格化社区,我们是第二人民医院的,今天来入户是想给您二老宣传下文明城市创建需要你们知晓和掌握的内容。第一,要知道我们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掌握,第三给你们送文明城市创建的倡议书和你们需要签署的承诺书......”我一口气说完后,大爹回到:“不打扰,你说的我们都记下了。”遂即,又拿起茶几上的麦芽糖,递给我们。“来来来,吃一个,你们辛苦了,你们来我们很高兴。”先是从袋子里抓了一个给我,又抓了一个给我同事,推辞间,老人坚定地说,“拿着,以你为主,分给一起的伙伴们,一人一个应该够了,”说话间,把一整袋糖塞到我手里,不容得我拒绝。那瞬间,暖透了我全身,我不再拒绝。好的,大爹,我收下了。于是我笑,他笑,我们都开怀地笑了起来。“大爹,我们以后还会再来的,根据创文工作的进度,还会再来看望你们。”

      “好啊,好啊,欢迎你们来。”喜欢这样的对话,轻松,愉快,人与人,不疏离。那一刻,我想起了作家丁立梅的“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我知道,下次再来入户的不一定是我。又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一个年轻人从屋里出来,我们说明来意后很愉快地就开始签字,见我拿起手机拍摄,他微笑着说:“先让我打整一下。”幽默地对着窗户的玻璃整理下自己的头发。在另一个小区的一个单元楼里,我遇到了一对“老熟人”,在三年前的创文入户宣传中,我也是恰好敲了他们的门。今年78岁的大爹、76岁的大妈,我们到他们家里时,两位老人正在吃饭,餐厅旁边放了一张四方小桌,桌上有2个小碟,一个小碗,里面盛了菜;一小个碟子里面是咸菜,厨房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大爹突然开口道:“你们是第二医院的?我记得以前你们来过。”“是啊,大爹。”我依稀记得三年前创文入户时我到了大爹家里,当时也是老两个在家。大爹和我聊了起 来,告诉我医院有他的几位老朋友,并麻利地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都是医院的老医师,大家身体都还健康,能在此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心底甚是欢喜。

      那晚,除个别“有事”把我们当“拒之门外”的,冷到拒绝和我们多说一句话,有戒备心强到深怕我们让她签字会带来无尽麻烦的,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需要签署的“送达书”。有把门开个“半缝”把头探出来身子还留在里面的。其余大部分的群众对我们的态度都很好。我以为,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数估计还需要几个晚上,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到晚上9:00,我们小组总共入了24户人家,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数。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人,也会经历许多的事,或许,我们与那位给我们糖的大爹的交往,也许只会止于此,和无数次在路边随便相遇到的一段寻常。但那一袋麦芽糖的甜,是不可忽略的风景,甜在心间,萦绕在唇齿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