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读书笔记:雪漠心学认识论(7)

阅读内容:《雪漠心学概论》:雪漠心学认识论(7)

【二、智慧本体之“世界”观】

【在真心智慧的观照中,世界真相是什么?】

【为了弄清所处世界的奥秘,人类一天也不曾懈怠,科技在飞速进步,文明在上升,这是否就能够愈加接近世界之真相?人类对外探查的主要方式是“观”,以人眼,以电子眼,以天文眼,以微观,以宏观,但仍是未能得见世界奥妙真容,与其归咎于科技仍不够发达,不如审慎地省察观的方式。】

【身处于世界之中,无论以何种先进科技之眼去观察,都无法得其全貌和真相,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之方式本身就限定了人类所能观测到的范围,以及所能接受与相信的范围,毕竟“眼见为实”是人所秉信者。】

【因此,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就必须站在能观其全貌之角度,还得突破眼见为实之观念窠臼。能够达到这两点要求者,唯有“心”眼,以心为眼,方能观其真相。荀子说:“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真心状态即是此种状态,静虚之真心可以待物照物,故能见物之本然。】

【(一)世界之变化无常】

【《楞严经》中对于“世界”一词,解释如下:“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即世界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中国传统文化用以指代时间和空间的词,为“宇宙”,《尸子》言:“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世界与宇宙所指同一。】

【佛学认为世界之真相是“缘起性空”。佛学的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由各种因素的组合生成,没有凭空独立存在者,皆依他物而存在,万物之间彼此联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无论是自然物,或是人造物,皆遵循此规律。】

【故而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即没有真实固定的实体,因素聚合则生,因素分散则灭。】

【关于空性,有诸多偏差之理解。如认为空性即是空空如也,一无所有,作此理解者,或陷入执有,或者陷入执无。前者执幻为实,以一切为真实存在,不仅所见所闻所嗅所触为真实,甚至将所思所想也当作真实。后者往往导向虚无主义和消极主义,认为一切皆是空幻,毫无存在之意义,甚至陷入于无知无觉的顽空。佛学屡次被误解为一种虚无主义和消极悲观思想,与世人未能理解空性的真义有直接关系。】

【如房屋中空无一物,即空间之空,并非空性之空;而房屋本身构成因素之变化,可视为空性之空,构成房屋之材料,若重新组合,便可成为另一事物。故而,因素之无穷变化性和可能性,是为空性。】

【另有一譬喻,用海面上生起的海浪来形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那么空性即指海浪并无独立存在之自性,随着风的变化,海浪忽而起忽而灭,在人眼中,看似海浪本身的产生和消失,实质上只是海水之各种变化形式。缘起与性空是不可分割之一体两面,分别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归纳了世界万物之真相。】

【爱因斯坦说:“我们称为物质的东西是能量,它的震动降低到感官可以觉察,所以没有物质。”】

【因缘有聚合,必有离散。组合和分散,以及各种可能性之组合,决定了世界的变化无常。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坏、空。】

【世界之变化无常,是普世之真理,并非某一家学说的发明,用《周易》之话语体系诠释,阴阳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是天地运行之根本法则,并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如自然界之四时更替,草木枯荣,社会政治的一治一乱,人生之起起伏伏,人心的变动,无不反映了变化无常的真理。】

【因此,穷阴阳变化,明吉凶之理,被视为《周易》的大智慧,与此相通,明了因缘聚散之变化,破除对实有和恒常之执著,是佛家的大智慧,也即是真心之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