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鸡娃的人生,可能离幸福更近

但凡随意了解一下,就能发现鸡娃的妈鸡到鸡飞狗跳是常态,心里就不由感慨:不鸡娃的人生,可能离幸福更近。

1.有一种妈不鸡娃,只因心中无“评判”

上次《疯狂鸡娃的妈都长一个样,不鸡娃的妈则各有各的不同》一文发出来后,好几位宝妈兴奋地留言,表示要抽空见面好好聊一下,还特别注明:聊鸡娃的故事。 

有位特别有个性的宝妈R,直接用赏糖(用钱赞赏文章,相当于给小费)的方式表达她对文章的喜爱,又特别花她宝贵的时间跟我聊她自己的态度:我不鸡娃,是因为懒。 

我哈哈大笑:你那不是懒,是有实力。

R是自主创业的女性中非常亮眼的一位,事业跨了几个行业,同学们盛传她的资产数额我们想象不到。

更没想到的是,这么优秀的她,在父亲心里不过“就是个卖衣服的”,甚至在她创业初期跟她断绝关系,羞于提及她,觉得她不够“体面”。

又美又飒的R顶着重重压力,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把自己活成一个健康开心、风风火火的厉害角色。

如今“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她,可以给自己的娃上昂贵的国际学校,可以支付娃感兴趣的各种兴趣班私教一对一费用,可以让娃以各种好玩的方式游学,但她说她从不鸡娃。

真的不是因为懒——懒人不可能在孕晚期还飞来飞去到处谈业务,念生意经开疆拓土;也不是因为太有钱任性——聪明如她这种富一代,是不会任由孩子浪荡不像样的。

她不鸡娃,是因为她心中无“评判”:

她发自内心认为职业无贵贱,成功的定义多元,自己的孩子今后做哪一行她都能接受,只要自食其力就值得尊重

所以,她认可“全人教育”,而不是非要逼孩子如何如何,只希望孩子能做个健康平和的普通人。

2.有一种妈不鸡娃,只因内心够强大

美女H乘地铁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说:“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在地铁上被爸爸逼着听英语故事,这样真的好吗?”

照片显示,人山人海的地铁上,一个低龄童勉强坐进很挤的地铁座位上,手里还拿着一本英文绘本,爸爸模样的男子蹲在低龄童旁边,一手托着英文绘本的一角,念给孩子听。

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地铁里除了拥挤,还有轨道的隆隆声,本来就不适合学习,更不适合正值好动新奇的小孩子学习。

可爸爸却如此煎逼,何必呢?

我留言开玩笑说:“太不好了!完全不顾身旁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的感受嘛!”

H坦言,看着小孩子这样受罪,就觉得“至于吗”?

她是城市里众多奔忙者中的一个,平凡又乐观,喜爱画画、写毛笔字,工作带孩子之余,用雅致的爱好把生活妆点得清新美好。

她向来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那么多可能,但凡孩子能在一定时候开窍,在被呵护成长的过程中,小宇宙爆发,为某一个兴趣点全力以赴,假以时日,总不会生活得太差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费力鸡娃?

更何况,“鸡娃容易愁眉梢,白了头发,肥了裤腰”!

有多余的力气,带着娃做点有趣的事,感受艺术或自然,一起细细体会春去秋来、暑往冬至,多好!

3.有一种妈不鸡娃,只因世事洞明

J是教师,早已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妈,对一生娃就拿娃当事业来经营的那种妈尤其印象深刻。

对这种妈,J向来都会在她们的孩子不再是乖宝宝、听她们大吐苦水时,给一个建议:

请你出去找份工作做一下,给自己也给孩子一点单独的空间、时间。

J从不鸡娃,是因为她早看透了鸡娃的实质,一切了然于胸,认为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先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再在孩子需要时伸下援手

J觉得教育孩子,大多数时候,守望即可。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是她多年的信条。

她深知,鸡娃这回事,跟投资一样,是讲究回报的——这世上哪有不求回报的投资?!

鸡娃的妈,都指望娃成龙成凤;疯狂鸡娃的妈,都想着一本万利。一旦落空,毁掉的可能不止是孩子,更可能还有这个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切的妈。

这样的悲剧,基本可以参照令人痛心的那类有关妈和娃的社会新闻。

当那些为了鸡娃舍弃工作,甚至背井离乡只为围着娃转的妈,感受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言听计从的乖娃娃,突然变成了嫌弃多管闲事、跟不上形势的家长,内心的失落失望愤怒,是瞬间可以把自己烧着的。

不鸡娃的妈,就没有那种深重的“付出感”,孩子自然也不会有沉甸甸的内疚感。

孩子会知道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安排,更要由自己负责,自己和妈妈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母子一场,不过是相伴而行,各自精彩

看,不鸡娃的妈虽各有不同,但似乎都离幸福更近一点,起码她们都不焦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