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雞蛋效應,生活更美好

那天去上插花課,按照老師講的幾條規則,用老師提前備好的幾種花,自己插了個花籃。

第一次學插花,從選好座位坐下來,拿到籃子、泡好的花泥,到聽完並觀摩老師插花,再到自己完成作業,整個過程也就一個多小時。

這一個多小時裏的放鬆、專注、欣喜,是與花兒交流的結果,是陪伴同一色系的花兒們看它們笑臉的結果,也是身處美中暈染出來的久違的感覺。

花插好後,自己看自己的作品,怎麼看覺得怎麼好,甚至過了好幾天了,還是自我感覺良好,認爲整個花籃美不勝收。

心裏很清楚,有這種感覺是有原因的:並不是自己插花水平有多高,只因爲這個花籃裏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勞動和時間,久久注視之後,它裏有我、我中有它了。

這就是“雞蛋效應”。

“雞蛋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自己投入勞動和情感而創造的物品價值,產生了高估的價值判斷偏差現象。

這個“價值判斷偏差”的原因,就是因爲“我”的參與、全身心地投入。

因此,自己動手製作的東西,往往會自認爲更美、更好、更香、更有意思。於是,只需簡單加工即可享用的預製菜變得比外賣和在外就餐受歡迎,充滿參與感的小物件更令人着迷。

這一點,從娃更願意喫自己煎的雞蛋、火腿腸,更願意自己煮麪喫,最能感受到。

自己做的東西,最能體現“我”的需求、偏好、掌控感,也最能恰到好處地撫慰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