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走好腳下,其實,城裏城外都會很幸福

“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跛足道人大唱《好了歌》而去,空留世人爲金錢功名,前赴後繼,赴湯蹈火,疲於奔命…一步步按着歌裏的軌跡“拼搏”,卻很少有人突破“圍城”,在“城”與“城”之間行走,最後連那些本屬於自己的“城”裏的幸福也錯過了。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就好比一座城池,家庭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就好像圍在這座城池裏面。城無好壞之分,小城有小城的安詳,大都有大都的繁榮,只要珍惜,每一個都是幸福。但是,總有那麼多人看不懂,總有那麼些人覺得別人的總比自己的好,碗裏的還沒有喫到,便翹首期盼別人鍋裏的東西。

一種生活,不滿,奮鬥,成功。未及享受另一種生活,再不滿,再奮鬥,再成功…這是一種最佳的狀態。可人總不會那麼幸運,不滿並不意味着奮鬥,奮鬥也未必成功。於是更多的人抱怨自己的“城”,空想別人的“城”。抱怨,愈是抱怨愈是憤恨;空想,愈是空想愈是完美;強大的反差造成兩種狀態,或者脫離自己的“城”,每天遙望別人,終其一生陷於空想;或者由愛到恨,變羨慕爲報復,一輩子死於仇恨;這是一種“圍城”。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世人不知,便陷入另一種“圍城”。農民羨慕商人,富敵國,金如土;商人羨慕政要,翻手雲,覆手雨;政要羨慕農民,性悠閒,家安樂;我沒有去過天堂,但至少人世間沒有一個事物是完美的,一種生活,一種滋味;一種滋味,一種幸福;可悲的是:太多的人矚目遠方,太少的人注意手邊與腳下,雖然這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但是,遠方望得多了,分給手與腳上的時間變少了,殊不知:遠方源於腳下。

其實,城裏城外都會幸福……

晨興荒穢,午看菊花豔豔開;乘涼樹下,待月荷鋤款款來;稚子嬉戲,追蝶捉鱉藏麥下;遙望人影,原是家妻送飯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田園生活,並不只屬於古代的隱者,它不是虛幻,是一種幸福,本來每個鄉村都可以這般享受本屬於自己的生活。還有富人的錦衣玉食,政要的運籌帷幄…本來做好自己便是成功。然而,爲何有那麼多人要破圍城,走他方呢?“貪嗔癡滿”,佛祖告訴我們答案。怎麼辦?立無念!“云何立無念爲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楊絳女士曾解釋《圍城》的主題是: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人們被圍在城裏的原因就是這個“想”字,太過想了便會急功近利。

當然,不是要大家安於現狀,像孔子強調的那樣等級分封,不可逾越;亦不像老子說的那樣,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一個社會的進步總需要一些人來有所突破。打破思想的“城”,百家爭鳴,齊放異彩;打破物質的“城”,勞動分工,機械製造;打破社會的“城”,社會各階層人員流動,帶活整個社會…不過,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整個過程異常艱難,弄不好便又身陷“圍城”,怎麼辦?立無念!蘇子云:“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的勇士須有這份曠達;“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智者須有這種心態;無爲即有爲,其實,無念便是最大的有念。

做好自己,走好腳下,破“圍城”,在“城”與“城”之間行走,便是順理成章的事,那會有另一番風景!錢老有一副對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哪家山頭砍哪家柴;”作者似貶實褒,悠然自得,與世無爭,樂在其中,一切隨緣而不牽強,鼎鼎學者,頗有點知足常樂的韻味。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的爲人態度,讓道出“圍城”的錢老走出“圍城”,行走在城與城之間。

看那,方鴻漸在想:自己這輩子已經走過了多少城池?如果當時自己娶了唐曉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其結果是不是也是一座自己想逃出的城呢?方兄,我想你該懂了吧!其實,城裏城外都會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