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太子妃升職記》遭封殺,的確有些可惜

在網絡文學改編成網劇的過程中,僅僅依靠忠實或者脫離原著是無法滿足不斷提升的大衆審美需求的,還需要“推陳出新”。以網絡文學作品的情節故事爲底本,增加吸引眼球的影視表現是對文學的影像化。網絡文學和網劇雖說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其帶給受衆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網絡文學中的人物形象、所處場景、動作形式、說話聲音等,讀者都可以通過文字描述自行想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細節理解都是不同的。而網劇是具象的、立體化的,直觀呈現在觀衆面前。

將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作品,是文學作品的影像化,是導演將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用畫面和聲音進行重新定義和潤色的過程。因此,以怎樣的影像化方式來呈現顯得尤爲重要。《太子妃升職記》中爲了達到改編者預設的效果,主要從服裝、選角、畫面等角度對文學情節進行改編和創新。《太子妃升職記》劇中雷點和槽點都經過精心設計,劇本花了很大心思,所有的包袱、吐槽點、情節設置、每場戲的銜接和笑點的鋪陳都下了功夫。這部網劇從開播就給觀衆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從劇情設置到服裝造型定妝,都打破了傳統的古裝模式,另闢蹊徑,使人耳目一新。

服裝雷人程度自不必說,在古代服飾基礎上引入英倫元素,根據世界服裝品牌的靈感、元素進行設計,例如劇中太子妃的雪紡裝和太子的盔甲裝。太子的錦鯉長袍象徵皇權、地位;太子出場時的短寸、耳釘造型源於2015年歐洲流行的款式;而演員後邊背的“架子”則是按照英國某設計師的一款走秀服裝進行設計的。這些新潮的造型在觀衆沒有觀看之前,必定是沒有想到的。讀者在閱讀原著時一般都會聯想到經典的古風造型。這種視覺想象中的差距給受衆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除了雷人的造型以外,這部劇還有一大特徵,就是美。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年輕受衆往往將顏值、美感的追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演員美、畫風美、配樂美、配音精良這些細節,也成了此劇被評爲“窮也窮得有姿態”的誠意之作的主要原因。攝影出身的導演對於畫面構圖、色調的把控,對場景、服裝、道具的設計,都親自操刀監工;而選角的標準,則被網友戲稱爲“主要是看臉”;配樂更是邀請專業音樂人王可原創了一整套針對不同角色和情節的原聲帶作品;甚至劇中那時刻都存在着的唯美“風感”,也出自導演親手操作的一臺漏電的破鼓風機。

劇中高飽和度的色彩雖然讓網友吐槽“亮瞎眼”,但都承認配色非常美其實這裏面導演也很是花了一番心思,侶皓吉吉曾對“澎湃新聞”表示:“過去大家可能看慣了以前傳統的宮廷戲金色或大紅的基調,我爲這部劇尋找顏色的時候,則參考了時下最流行的顏色,比如興聖宮的孔雀藍其實是效仿了Tiffany藍。”這些具象的“美”,也正是這部低成本網絡劇能以小博大的重要原因。它成功地將文學作品影視化,滿足了年輕草根階層關於“美”的共鳴。

其中在演員的選擇上,該劇並無一線明星,演員的資歷不高。也正因如此,劇組在選擇演員時有很大的餘地,選擇範圍比較廣,這也給劇務創作人員留下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該劇選用的演員雖然不是一線明星大腕,但是無論是從顏值還是演技上都毫不遜色。該劇的女主風情萬種,毫不做作地在男女主性格特徵上自如轉換。並且,就連被網友戲稱爲“磕瓜子四人組”的後宮妃子都讓人眼前一亮。網劇的高顏值和主要演員都比較出色的演技無疑是這部部完美地呈現,吸引了衆多觀衆。

有網友認爲:“這幾年有很多好看的正劇,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讓人叫好,但偶爾出現這種不費腦子的魔性劇也挺讓人樂呵呵的。主要是劇組雖然窮得破罐子破摔,但是新鮮人的顏值和演技,也比起那些看膩了的小花小鮮肉和一本正經的爛劇和爛片好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