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的閱讀,卻只有十個點贊

隨着公衆號越來越多,屹立不倒並且越來越深入人心的公衆號與其用戶黏度密不可分。一個高黏度的公衆號比如“深夜發媸”每天收到的微信後臺的回覆、評論數目是不低的。運營者不僅要關注是否有幾萬的閱讀量,因爲閱讀量也許只取決於推送的標題和選題,而且更要注意文章的點贊數目。如果一篇文章是10萬+的閱讀,只有十個點贊,那麼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失敗的。

點贊是一個衡量值,另外,開通了評論功能的公衆號可以根據每天的評論做出估值。大家看評論的興趣非常低,每一條評論的點贊也都非常的少,這可能就是黏度非常低的表現了。運營者要立志做出高點贊、高評論的文章,使自己的公衆號真正火起來。用戶喜歡參與互動的價值遠遠高出閱讀量,參與進來比只是圍觀要有價值得多。

微信公衆應注重公衆平臺的粉絲量,和用戶的粘性。粉絲量和粘性的最根本着力點是公衆號的內容,這點可在“作品與自媒體(微信公衆平臺)與內容運營”中把握尺度與規律。現在單從“深夜發媸”平臺所建的粉絲模式加以論述。微信公衆平臺的粉絲互動活動通過菜單欄、話題討論、抽獎送禮、留言板等多種形式同時存在。“深夜發媸”菜單欄經常發佈與合作品牌相關的產品活動,以抽獎送禮的形式調動粉絲參與積極性;每日文章推送後都有“深夜互動區”,引導粉絲參與話題討論。

微信公衆平臺後臺維持高頻次的互動,併爲自己的關注感到自豪,這也是其能夠讓用戶粘度提升的模式。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時常遇到有朋友需要幫忙投票,所以就關注某個公衆號,但是投票過後就會取消關注,這些不得不關注的微信公衆號的粘性是很差的。每個運營者都期待自己的公衆號能夠被大家所認同,並且推送的內容能夠得到推廣與傳播,這不僅需要內容的高質量高投入,更需要運營者能夠讓用戶在公衆平臺上找到自身的價值與歸屬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其參與的熱情。

用戶參與的頻次增多,對公衆號的貢獻也就越多,運營者對其貢獻的承認和激勵也多,從而更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這也就是所謂的良性循環,或者說,滾雪球。在“深夜發媸”的評論區有一個紅人名叫紅人薛小肉,在我剛開始關注深夜發媸時候,她就已經非常有存在感了。這種平臺給用戶營造的的存在感和榮譽感是微信運營者需要達到的效果。並且薛小肉等用戶也會樂於把"深夜發媸"推薦朋友,並帶着爲此驕傲的情緒。同樣的,別人通過其他的社交網絡發現了薛小肉,他們會感覺親切。

因此,一個好的公衆號最終會是有共同興趣的人聚合在一起,他們以共同的文化趨向爲榮,如果一篇10萬+的閱讀,卻只有十個點贊,這說明這個公衆號基本留不住人,增長不了以共同的文化趨向爲榮的粉絲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