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向内求,术往外寻——李砍柴新媒体创作“本源论”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干货,绝对干货!”

“肺腑之言,呕心沥血总结!”

“新媒体创作追根究底之宏论!”

这是我昨晚听了李砍柴老师30分钟加餐分享课后的第一感觉,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同感。

这节课因为干货太多,我不得不仔细听了三遍之后,才敢拿起笔来写下一点心得。



赛道决定未来,内容决定生死

李砍柴老师在讲解新媒体创作时,特别强调了平台、个人与读者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李砍柴老师不愧是媒体人,对于写作平台的变化,时刻保持着强烈的敏感,不断追踪着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为团队和个人踏准节奏、优选赛道、前瞻布局,充分发挥了团队和个人的最大价值,使砍柴书院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研究平台是为了睁眼看世界,不走怨枉路;洞悉读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找准定位,这两者都是术的范畴。道须内求,必须深挖个人价值,突出品牌、品质和品味。

也就是说,道向内求,术往外寻,赛道和内容才是新媒体创作本源,也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平台和读者都是加分项,需要借势、造势,才能成事。

试想,如果平台和读者研究的再透彻,你写不出有价值的内容,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平衡中快速通过,在成长中不断优化。所谓选择,不过是利弊得失之取舍,凡事向内求,抓住根本,才能占据有利地位,让自己站上赛道风口,使内容具有专业度,又有可读性,在平衡中寻找机会,在发展中寻求突破。



赛道是我们对行业大势的一个认知,赛道决定未来。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长的坡和足够湿的雪。”人生如此,投资如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赛道就是平台的发展风口,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为创作者,优秀的内容,一定要寻找到足够长的赛道,有粘性的用户,才能有持续的竞争力。

所以,李砍柴老师一直在强调“深入浅出”,深入就是要具备专业价值,浅出就是要具备可读性,两者相结合,才能增强用户粘性,具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更强的爆发力。

内容决定生死,你占据再好的赛道,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输出,也只能望风口而兴叹。

内容才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所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内容与平台赛道、用户需求相契合,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呢?

李砍柴老师说,像打造个人品牌一样打造内容,突出内容的格调和个性,让自己向知识IP靠近。

这个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且,可能还是一个经历阵痛的过程。精雕细琢肯定很慢,出色的产品必须浴火重生。

内容就是产品,必须要精准定位,定位自己,定位内容,知己知彼,找到自己的优势,慢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写作上,要追求深度垂直,一条道走到极致,打通一条路,才是出路,打不通,就是死路。与其多点发力,不如聚焦一点,内容越聚焦,道路越宽阔。

在这个方面,我是走过弯路的,开始进入头条写房地产分析文章,急功近利,没有沉下心去精耕细做。

后来,以为书评才是青云热门,又匆忙转型写书评类文章,期待着一飞冲天。孰不知,自己连平台规则都没有用心学习,想一口吃个胖子,岂非自不量力?

我如果早一点遇到李砍柴老师,早一点听到昨晚的课,也许,我的新媒体发展之路,可能会是另外一个天地。

昨晚的课上,李砍柴老师两次点了我的名字,这是对我莫大的激励,同时,也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和差距之所在。

所以,在我私下请教了李砍柴老师以后,我更加相信专业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内容的价值。



对于我个人而言,调整好心态,让一切归零,空杯以待,认认真真地重新学习,把老师讲得内容,一遍遍琢磨,一点点悟道,先充分吸收,再结合自己理解,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有一得。

我必须摒弃浮躁的心态,放弃走捷径的幻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尊重平台规律,把时间当作朋友,唯有用心才能闪亮,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长久。

李砍柴老师这一节写作“道”与“术”的分享,其实质是对写作“本源论”的追问。

写作的本源,我理解的就是:道向内求,术往向寻。

向内求,深挖个人潜力,打造专业能力,提升价值输出,日反省,周覆盘,月总结,刷新思维,事上磨练,是写作之道。

写作之道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高度自律,聚焦一点,刻意练习,立即行动。

向外看,拓宽视野,对标高手,以变应变,把握趋势,关注热点,研究平台,琢磨文章,跨界整合,强强联合,是写作之术。

写作之术的核心在于势能转化,向平台借势,善于营销造势,整合资源,方能成事。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来不会后退。”

李砍柴老师,正是下慢功夫的人,正本清源,才能行稳致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