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文化苦旅》

《道士塔》是看得讓人胸口發悶的一篇文,是第一遍看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文章之一。


封建中國有太多值得抨擊的地方了,其中一點就是底層人民的無知愚昧。

不,更應該說讓底層人民千年來保持無知愚昧的正是封建中國中的“封建”。

1

百姓越無知,統治者就越容易管理。

只要沒有貪官污吏在天災時期添亂,也不像始皇一樣實行暴政,“愚民”一般是不會升級成“暴民”的。

即使是“人禍”——推行不合理的經濟政策,百姓也只不過多兩句抱怨罷了。

(我對歷史的瞭解幾乎僅限於歷史書了,而歷史書一向會抹去很多不那麼美妙的歷史,所以如有錯漏,敬請斧正。)

所以統治者放任他們無知,甚至說希望他們保持着愚昧,永遠不要變得有智慧。

而多數人的愚昧也確實和中華文化一樣“流傳千年”。

這裏的代表人物是王圓籙,可他只是那千千萬萬中的一個而已。只是“有幸”遇到了敦煌文化,他一個人的無知就被放大到了國家民族的地步。

該承擔責任的不該是王圓籙,或者千年來始終懵懂卻安穩的貧民百姓,更應該是制度,還有直接間接導致這一切發生的層層官吏以及最高統治者。

王圓籙只是被推到臺前的替罪羊。文中寫到:

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他刷石灰、鑿塑雕,令人憤怒,卻也可悲。


2

相對於王圓籙的舉止,更讓我覺得無力的是書中國內官員與國外學者的對比:

縣長是個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肅學臺葉熾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學家,懂得洞窟的價值,建議藩臺把這些文物運到省城保管。但是東西很多 ,運費不低,官僚們又猶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隨手取一點出來的文物,在官場上送來送去。  中國是窮。但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中國官員也不是都沒有學問,他們也已在窗明几淨的書房裏翻動出土經卷,推測着書寫朝代了。但他們沒有那副赤腸,下個決心,把祖國的遺產好好保護一下。他們文雅地摸着鬍鬚,吩咐手下:“什麼時候,叫那個道士再送幾件來!”已得的幾件,包裝一下,算是送給哪位京官的生日禮品。

就在這時,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卻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願意變賣掉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願意喫苦,願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他們在沙漠裏燃起了股股炊煙,而中國官員的客廳裏,也正茶香縷縷。

(上面兩段是老一些版本的書裏的)

所以我在昨天的文章裏將將止住了對古代官員們的抨擊,因爲可訴的實在太多了。

後來想想實在沒有必要,時代決定了他們所能見的所能做的就是那麼有限,只是當在他們明明可以出力的地方無所作爲甚至幫倒忙的時候,又實在爲國家和那個時代感到痛惜。


3

如果說我是對王圓籙的無知感到無奈,對官員們的無所作爲感到無力,那麼,對於蔣孝琬,唯一有運氣和能力去改變這一切的人,就是滿心滿肺的憤怒了。

其實這也是個悖論,如果他是會改變這一切的那一類人,那他大概就不會有機會參加近這樁轟動世界的大買賣中來。

原文中是這麼說的:

斯坦因到達新疆喀什時,發現聚集在那裏的外國考古學家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千萬不要與中國學者合作。理由是,中國學者一到關鍵時刻,例如,在關及文物所有權的當口上,總會在心底產生“華夷之防”的敏感,給外國人帶來種種阻礙。但是,蔣孝琬完全不是這樣,那些外國人告訴斯坦因:“你只要帶上了他,敦煌的事情一定成功。”

事實果然如此。從喀什到敦煌的漫長路途上,蔣孝琬一直在給斯坦因講述中國官場和中國民間的行事方式。到了莫高窟,所有聯絡、刺探、勸說王圓籙的事,都是蔣孝琬在做。

有一天王圓籙覺得斯坦因實在要得太多了,就把部分挑出的文物又搬回到藏經洞。斯坦因要蔣孝琬去談判,用四十塊馬蹄銀換回那些文物。蔣孝琬談判的結果,居然只花了四塊就解決了問題。斯坦因立即讚揚他,說這是又一場“中英外交談判”的勝利。蔣孝琬一聽,十分得意。

我對他的這種得意有點厭惡。因爲他應該知道,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所謂的“中英外交談判”意味着什麼。我並不奢望在他心底會對當時已經極其可憐的父母之邦產生一點點慚愧,而只是想,這種橋樑式的人物如果把一方河岸完全扒塌了,他們以後還能幹什麼?

就是在這裏,我第一次對“天朝上國”這種說法產生了微乎其微的好感。

我們是天朝上國,他們是蠻夷小族,怎麼可以讓他們奪走我們的東西?

即使另外那些“中國學者”或許有着和蔣孝琬相同的本質,但就在這一點上,我對他們的”華夷之防”產生了些許感動。

或許是來自一個民族的底氣和驕傲,所以他們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或許是有着千年相傳的一份寧折不彎的氣節和脊樑,所以中國扛過了那些最艱難的歲月。

或許有些人不是完全能分清對錯黑白,但他們堅持着一點,我要守護我的國家,這就夠了。

對於另一些人,沒什麼可說的。

中國的遺產丟了,雖然令人心疼惋惜,但其實無傷大雅,畢竟千年的沉澱就在這裏。

但如果自古以來血脈相承的氣節碎了,這個民族大概也就要散了。

所幸中國地廣人多,總有那麼一些不畏犧牲,願意以身證道的勇士會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從衆心理在此時顯得那麼,令人亢奮,令人熱血沸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