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爲結實的人

有一種脆弱的父母,自身能量特別低,每天勉強維持一日三餐,上完班,做完最基本的家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幾乎沒有什麼能量和熱情去迴應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需求得不到迴應,他就會慢慢覺得:“我想跟父母玩耍,哭鬧着尋求父母的關注,這些需求太可恥了。父母已經很不容易了,爲了保證我的衣食住行,他們幾乎耗盡了所有力氣。我還是不滿足,提出各種要求,那就是沒良心了。”

情感虛弱無力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提出正常的需求是件很羞恥的事情。

因爲父母自身生命力太弱,或者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基本的生存中,孩子纔會以自己的需求爲恥,覺得向外發出聲音是可恥的,什麼都靠自己搞定,能不求人就絕對不求人。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懂得拒絕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不能捍衛自己的界限。他會投射性地認爲別人都很脆弱,“我不能對別人提要求,不能打擾別人,更不能攻擊別人,萬一對方承受不了怎麼辦”。所以,他經常會莫名其妙地揹負別人的事情,活得謹小慎微。

他自認爲的需要替別人揹負,其實往往並不是現實,只是自己的投射而已。

這樣長大的孩子,身上經常透着怨氣。因爲自身真實的需求長期被壓抑,所以散發怨氣;因爲不能拒絕別人,所以散發怨氣。

讀到李雪《有限責任家庭》裏的這一段,特別有共鳴。父母對我們沒有什麼情感交流,原來不僅是因爲我的父母他們不善於表達情感,還因爲他們把所有能量都耗在用於生存上,他們沒有能量來回應我的情感需求。並不是他們不愛我,也不是因爲我的需求不合理,給父母造成了負擔。

原來麻煩別人,打擾別人,提出自己的需求,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拒絕別人,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並不會讓真正的關係破裂,我有權利捍衛自己的界限,不是別人脆弱,是我認爲他們脆弱。

李雪說: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結實性,學會區分界限---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每個人無論堅強還是脆弱,都要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只能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逐漸成爲結實的人,能夠接受衝突,也能夠接受和解。我們也可以選擇,讓自由意志在關係中綻放,在關係中學會協商和妥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