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书: 看不见的大猩猩


——• 关于本书 •——

《看不见的大猩猩》总结了生活中的6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潜能错觉。书中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认为自己逻辑能力好,思维缜密,看起来滴水不漏,但也会进入这些错觉的误区,受到一些反正常认知的困扰。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些错误,对一些能避免的错觉,提出了可行方法。

——• 关于作者 •——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前者是哈佛大学博士,现就职于联合学院。后者是康奈尔大学博士,现就职于伊利诺斯大学。这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合写的《看不见的大猩猩》一出版,便横扫全美各大心理类图书排行榜,并且意外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 本书金句 •——

1.在生活中,错觉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判断,还会干扰人们的决定,甚至是行为,它的确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所有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它、对待它。

2.大脑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时至今日,人们对人类的大脑还不是很了解,无论是大脑的功能和机构都有待深入地研究。

3.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人们可以运用大脑进行复杂的思考,也就是人们利用已知信息推测未知信息的能力,但是,人们似乎还无法完全驾驭这个能力。

4.人们经常认为自己会注意到视野范围内的一切事物,而事实是,那些意料之外的事物是经常看不见的。

5.人们有时会把巧合发生的事情判断为存在因果联系,但是人们经常并不知道认识存在这种系统偏差。

——• 核心内容 •——

一、为什么有人会被骂“睁眼瞎”?

为什么有将近一半的人看不到短视频中从传球队员中走过的大猩猩?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指的是当人们把视觉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他们迫切了解的物体上,这时就忽略了其余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也在他们的视觉范围内。

“无意视盲”与人脑机制的“注意错觉”有关。什么叫注意错觉?比方说大猩猩实验中,观看者被要求统计白队运动员整场传球次数。所以,他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一件事物上,这件事耗费了大脑的大量认知资源。

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一件事情上占有的多,其余分配的必定少,这时候,当事人就会“看不见”,或者说, “看到”但是并没有“看见”。

大脑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大脑只有对我们“看到”的东西进行加工与整合后,我们才能“看见”,缺少了这个过程,我们就看不见。而事实情况是,大脑只能处理来自视觉世界的一小部分信息,并不是全部。

二、健忘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准确可靠

“记忆错觉”是指人们记忆中的事情和当时实际发生的有差异,但他们本身并不自知,还固执地认为记忆绝对准确。

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如火如荼进行时,希拉里在华盛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了十几年前访问南斯拉夫的情况。她是这样描述的,本来以为下了飞机会有欢迎仪式,结果听到了狙击枪声,于是赶紧钻进了汽车驶向美军基地。很不幸的是,《华盛顿邮报》刊登了当时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欢迎仪式,希拉里还亲吻了队伍中的一位小女孩。

当时希拉里正在竞选总统,这个记忆错误简直是致命灾难。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位正在竞选总统的政治公众人物,希拉里绝对没有故意在说假话,她说的是自以为是的真实记忆,但却是错误的。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对自己的记忆力非常自信,认为有些事情在脑海里,简直像照片一样清晰呢。那么,这种感觉可靠吗?

在80年代的时候,心理学把对重要事件的记忆能力称之为“闪光灯记忆”。具体意思是,摁下按钮,随着闪光灯亮起,所有场景都被囊括照片中,也就是信息储存在你的头脑里,回忆起来时就如照片一样清晰细致,不会遗漏任何蛛丝马迹。

但随后的验证却表明,闪光灯记忆不可靠。因为这些记忆都被大脑重新加工处理过了,每次你试图回想时,其实大脑都已经对信息重新进行了整合。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回忆并不是当时发生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会有偏差的。

三、人们推导出的因果关系很多时候并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先发生的事情是后发生的源头,但是,先发生的事也仅仅是先发生而已,未必一定导致某种结果。因为我们喜欢按时间先后给事情排序,再用看起来合理的逻辑进行解释,当无关事件被描述的逻辑自洽时,就是错误发生的时候。这时候的人们,就出现了“因果错觉”。

其实,人们对事情的认知并非是随机和无序的,人们的头脑会自动进行信息加工,对事情进行逻辑联系,推导定论,从而做出因果判断。但是这样的判断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总是正确无误。

那如何判断一件事情因果判断是否合理,当你听到某个报告时,就看下在不违反自然法则和伦理道德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实验中的被试者们随机分配。

用这样的判断方式,会发现,这些论点并没有科学的实验数据去证明,只是一个纯理论在支撑,那么在可信度上面,要打个问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