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义的解析

最近在看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非常有启发意义。我本意是想对于育儿能做到基本自我纠偏,但看完这本书,对于一些章节,有很大感触,感觉这不仅是指导育儿,更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对于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尽量绕开沼泽坎坷,追寻事情真相,有很大帮助。

刚看完“追逐正义”这一个章节,跟大家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这一个章节如果不看前面的章节,就觉得落到笔袋子里了,非常佶屈聱牙。但是认真仔细读下来,就感觉满口余香了。首先这本书肯定了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正义的运动(因为这是一本讲教育体制的书,这个肯定是可以理解的)。接着作者阐释了什么是正义:分配正义和程序正义(多劳多得以及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是符合大家的直觉的正义。分配正义大家都觉得很安全,但不安全的地方出在程序正义。

很多人有非常大的警觉,把分配结果配额化,即看公不公平,先看配额都满足了没有,这样才能决定结果平等。任何偏离群体基准的结果在他们眼中都成为做实体制性偏见的政局,并且他们纠缠于无休止的抵抗,结果往往是劳心劳力适得其反。

放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可以窥得一斑:选举,或者体育比赛项目等。统计学意义上的平等并非真的平等。有的时候确实是真有偏见,但很多时候也是欲加之罪。因此,一定得先有非常深挖的调查,才能做出论断。

然而现实中确实,人们害怕引火焚身,因此不愿意提出其他可能的因果解释。这样一来,整个共同体就不太可能形成对问题的准确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