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雪中送炭,你却愿我家破人亡》

先讲一个故事:

某人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某人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某人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某人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某人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某人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

某人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某人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

某人无法接受。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的!”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

故事讲完了,是真事儿,欢迎对号入座。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时不常地还一起玩玩美女(咦……)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来把你弄死了!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你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你骗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都是非常勤劳善良的。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的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为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这帮傻B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这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你现在过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会落魄”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朋友圈盛传的这段话,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糖块数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潜意识中有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朋友关系”的担忧与自卑,而本能引导她直接将问题转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问题”,而如果不幸你一直无私地送她糖,那么她更早已没有当初接受第一块糖时的温暖与感动,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赠送,你的朋友将不可逆转地产生愤怒!


《人,一定要学会拐弯》

曾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个男孩在村头,被两只狼围困。孩子进退无路之时,急中生智,大喊了起来:“耍猴了,耍猴了!”村民听到喊声,纷纷跑到村头。

故事以狼仓皇逃窜,孩子得到救助结束。可换个思路想,如若孩子当时喊的是狼来了,会是什么后果?

人逢绝路,审时度势,懂得转弯,也许就能脱出困境。

01、路不通时,选择绕行

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他可以用双手来表达心声;有的人天生看不见,但不影响他向往光明。人啊,懂得拐弯,路的尽头依然是路。

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就有低谷,有上坡就有下坡,需要你在困境中逆流而上,需要你在绝望中找寻希望!

这个社会,没有谁能无往不利,没有谁能无坚不摧,拼搏是你的态度,拐弯是你的智慧。

02、心不快时,选择看淡

我们的世界,每一处山河湖泊,无一不是曲度的衔接,世界都以“柔”为美,何况人心?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做人,不要太棱角分明,锱铢必较。口无遮拦容易伤人,斟酌语句让人暖心,恶的回馈是恶,善的回报是善。做人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得理不饶人。

令人苦闷的感情,要学会放手;郁结已久的心事,要学会忘却;久候难得的人心,要学会随缘。

活得累,换一种活法!心不快时,选择看淡,人心因宽容而强大。

03、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人生的路,在你自己脚下,我们每一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都会有痛苦、不甘、委屈等各种情绪,没有谁无往不利。苦是它,乐是它,不管好坏,你都要亲自走一遭。

上善若水,看似被高山阻隔的涓涓细流,还不是蜿蜒不绝,最后汇成沧海!拐弯,也许有一段时间会让你郁闷,但当你重新擡起头时,看到的却是更多的风景,更广阔的世界!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这辈子,不管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最后终会归于平静,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好好活,该放则放,当忘则忘。

学会拐弯,你终会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如何避免做一个没有好报的滥好人》

以前看过扁鹊的一个故事:

有人问扁鹊:“你们三兄弟都从医,请问谁的医术最精湛?”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那人提问“那为什么你最有名?他们却没多少人称赞?”

扁鹊说“大哥治病大多病况未显,但是药到病除,人们不觉得自己有病,也就无法显出他的医术。而二哥则是在病况初显,但病人还不算痛苦时治病,使得人们认为他善于治小病。而我都是在病情严重,家人慌张之时治病,这时要非常多的操作,他们才会好。”

为什么技术最好的大哥没被人夸赞,反而是在三人中比较差的扁鹊成为神医呢?这实际上涉及到人们的一种心理——相对匮乏。在人们需要时你提供帮助,别人才会产生最大的满足。而你在他们不怎么需要时提供帮助,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受。

1.不要在别人不需要时帮助他

我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因为前段时间家里人出了些健康问题,这对他有很大的感触,他突然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他写了一篇关于健康的文章,结果阅读量只有平时的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读者都是年轻一代的人,并没有感受到特别多的健康困扰,大多是些小毛病。所以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这位朋友写健康的文章就像扁鹊的大哥给病人看病一样,人们并不会觉得特别有收获,也不会理解这个行为的意义。

这就好像你肚子很饿,我在这个时候给了你一个面包。那么你会觉得这个帮助是解燃眉之急的,所以感受非常强烈,对我的感激之情最高。但是如果你在吃了第一个面包之后,我再给你一个,可你已经不那么饿了,感受也没那么强烈。当你吃饱了,我再给你一个面包,你甚至会感到一点反胃。

在别人不怎么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不会激发对方的感谢,也不会多么理解你的用心。相反,你在对方踩到坑痛到不行的时候,只要稍微做点什么对方就会感恩戴德。

2.匮乏有多深,需求有多值

所有的大道理,只有自己经历过,人们才知道那有多正确,但是大多为时已晚。如果对方没有匮乏感,你的所有善意和提醒都只是耳边风。因为对方根本没办法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只有自己踩了坑,回头一看才知道你当时的帮助多么重要。

我记得之前,我被邀请回广州听一个企业内部培训。那些学员们听了之后觉得收获非常多,连夸老师水平很高,觉得相见恨晚。我想那些收获颇多的人,大学上课时一定在打游戏吧。因为那些内容基本是大学时创业就业课堂上的内容,毫无新意。

一些人大学时便宜到几块钱就可以听的课堂不认真听,一定要等到毕业工作了来听几万块一天的课。因为在大学时,人们没有那种匮乏感,所以不那么重视这些内容。只有工作了才知道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局限,这时候才知道那些知识的价值有多大。

同样的帮助,在对方不需要时,几块钱别人都不稀罕;在对方有匮乏感时,对方愿意花上几万块,并且对你感恩戴德。你的付出到底值不值钱,对方感受的强度如何,很多时候看的是对方的匮乏感,而不是你的实际付出。

3.阿伦森效应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够避免好心没好报,让自己的付出不再廉价呢?那我们需要适当节制自己的善意,尽量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

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这点原因上面其实已经解释得比较清楚。那为什么要节制我们的善意呢?

心理学家阿伦森(Elliot Aronson)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安排被试者同伴用四种不同的情况评价被试者,分别是:

A:始终是肯定的评价。

B:始终是否定的评价。

C:先肯定后否定的评价,且否定程度与第二种情况相同。

D:先否定后肯定的评价,且肯定程度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结果发现,被试者对那些原来否定自己后来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且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且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

这被叫做阿伦森效应。当你一直为对方提供帮助时,对方的匮乏感就会慢慢消失,你的帮助就缺乏了需求的基础,价值就被削弱。这就像前面所说的:你在对方饥饿时提供面包,对方会感谢你,但是你一直提供面包,对方就很难感受到面包的价值。

在对方需要时,我们再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平时不要过于热心。这对于保护自己的利益非常有帮助。我们不用像扁鹊一样在对方快要奔溃了才出手,但也绝不能像大哥那样防微杜渐,让别人感知不到我们真正的价值。

这里也顺带提点个人想法,比起帮助好人,我更喜欢帮助聪明人。前者可能会感谢你,但他还是会在你的好意中忘记你的支持有多大价值。而后者总会记得你的帮助到底有多重要,并且会想办法报答你,而不只是感谢。

总之,我们不该让自己的付出体现不到价值。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那就想办法让自己的付出回归到原本的价值!


《圈子决定命运》

01

生活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而靠谱的人,却会感染你如何取得进步。人最大的幸运,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所谓的贵人,也并不是直接给你带来利益的人。而是开拓你的眼界,给你正能量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

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

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

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

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

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一个人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

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相助和激励,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

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

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与狼在一起,终究一天会成为狼,与猪在一起,终究一天会成为猪!

02

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有一种定律叫“圈子定律”,来源于社会学里很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也叫150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人一辈子活动的范围很小,或许一生只有一个地方最舒服,只有一个人最懂你。

有自己“干净”的圈子,并在其中怡然自得。

周有光先生,尊称“汉语拼音之父”,贵为世界知名的大语言学家,却住在一所年久失修民国初建的小洋楼里,五口人住两间半房子。

但周先生却写《新陋室铭》自嘲: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朋友寄来文章。

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房子虽小,但周先生一家却过得很开心。直到改革开放后,周先生才搬进了分配的新简易房,面积也不大。

但他说:“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圈子虽小,丝毫不影响先生的事业,从1952年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语文通论》,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著作,竟达36部之多!

周有光这个名字,更是熔铸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熠熠发光。

圈子不在多少,有几个聊得来的伴儿就好。

周国平曾说过: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恋人,程度当在两者之间。

真心无言,大音希声,即使没有相见欢,即使不曾常常联系,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都不曾忘记,都深深地记得。

多年的好友,也不会因为不联系而真的疏远,曾经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涓涓铭记在心。

朋友相遇没有早晚,有心同,有语暖,有美好,是心灵的伴。朋友若茶,看似清淡,散发的香味值得久久回味、历久弥香。

不必每天相约,更不必每天在同一个圈子相处,只需想起时,嘴角浮起淡淡的微笑,足矣。

不是自己的圈子,不必强行融入。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觉得孤单,圈子是在志趣相投的领域不经意的偶遇,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人气,而随意结识的群体。

自己就是自己的太阳,何须别人照亮?

其实,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满身疲惫,却有卸不下的压力,一肚子苦衷,也有不能说的时候。

风雨之中,打伞也要前行;失败之后,带泪也要经营。没地方喊累,因为这就是生活;没有人诉苦,因为这就是选择。

真正的圈子,会因为你的美好接受你,而不是因为你的刻意才将你纳入。

不需要讨好全世界,只需要等待被你品质吸引的人,主动且乐意和你走到一起。

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切都很美好。

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只有心灵没有负累,身体才不会感到有所负累。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愿你拥有干净的圈子,规律的生活,中意的人,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

03

朋友圈子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最可深交的人:

欣赏你的朋友,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安慰你帮助你。

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为你领路的朋友,自愿做你的垫脚石,带你走过泥泞和迷雾。

肯批评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

喜欢主动买单的人,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钱重要。

合作时愿意让利的人,不是因为笨,而是知道分享。

工作时愿意主动多干的人,不是因为傻,而是懂得责任。

吵架后先道歉的人,不是因为错,而是懂得珍惜。

愿意帮你的人,不是欠你什么,而是把你当真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