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秦氏爲什麼派人盯着明蘭的飲食?

後臺回覆“早安”送你免費寫作課

回覆“寫作”加入輕鬆高效寫作

1

《知否》這部劇,不僅僅是劇情好看,很多細節的部分,也能夠給人啓發。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關於喫飯的。

大娘子的母親王老太太其實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丈夫去世後,她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兒子平庸,很多事都指望她拿主意。

說實話,我不是很喜歡王老太太,特別是在教育孩子上,她是很失敗的。康姨母那樣的女兒,做了無數壞事,她天天跟在後面擦屁股,弄得兒媳婦很有怨言。最後更是把整個王家都搭了進去,爲了給女兒報仇,弄得兒子被流放。

除了在親情上拎不清,其他方面,她確實很厲害。康姨母唆使大娘子毒害婆母,王老太太上門談判時,處處拿捏盛紘的七寸,到最後還抓住明蘭的軟肋,要不是長柏及時趕到,明蘭也招架不住。

康姨母被顧廷燁殺死後,王老太太想給女兒報仇,她先是帶着兒子去宮裏求太后作主,又在太后的暗示後,決定扳倒顧侯。

從宮裏出來時,走在半路上,她讓僕人去準備兩碗麪,在昏暗的燈光下,和兒子坐下來吃麪。

家裏出了這麼大事兒,兒子肯定喫不下去,老太太訓斥:事多而食少,不是長壽之相,趕緊喫!

然後,她自己先從容地吃了起來。

王老太太縱有萬般不是,看到這個細節時,我依然很動容,也終於明白她爲什麼能撐起整個王家。

女兒死了,她當然悲傷,但她很快想好了怎麼做,並且想好了就不再糾結,做就是了。而喫飽了,纔有力氣去做事啊。

一看就是經歷過風浪的人,知道人生再難,也得喫飽了纔有力氣去抗爭。如果遇到點事兒就茶不思飯不想,最終估計什麼都做不成。

同樣表達這個觀點的,還有明蘭的婆母小秦氏。

小秦氏做夢都希望明蘭早死,她派人天天盯着明蘭的飲食,特別是顧廷炫被關押後,她更是時刻注意明蘭的動向。

下人說明蘭不怎麼喫東西時,小秦氏特別開心,說好啊,想得多,喫得少,一定活不久。

而明蘭經歷了很多風雨以後,也逐漸變得淡定,能夠經得起事兒了。

最明顯的,祖母被害,明蘭暗中安排好一切,又是堵門又是找人把康姨母誘騙過來。那是她最傷心難過的事情,是人生很大的一個坎,但導演還特意給了她一個喫飯和睡覺的鏡頭。

她安靜地坐在那裏喫早餐,喫完了,再去處理那些棘手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上,她沒有給自己留後路,很清楚自己要幹什麼,所以反倒什麼都不想了,喫好喝好睡好,然後按計劃行事就好。

心裏當然悲痛,但不會過於外露,也不會因爲悲痛就不喫不喝消沉下去。

我覺得這些情節很有啓發性,於是發了一條朋友圈,說人要好好喫飯,在困境裏能照顧好自己的人,纔是真的強大。

結果很多同學留言說:

好害怕,我喫的不多怎麼辦?

開心的時候也要喫很多嗎?

我覺得大家跑偏了哈,所以決定專門寫一篇文章,好好說一下這個問題。

2

這當然不僅僅是喫飯的問題,而是一個人怎麼面對困境的問題。只不過,電視劇通過喫飯這個細節來表達而已。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人生一個又一個或大或小的困境。

比如考試考砸了,失戀了,工作丟了,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等等。

面對這些挫折時,很多人心態容易崩,可能幾天都不喫不喝,夜夜失眠,不想跟人說話,把自己折磨得面目全非。

這些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在內心。

一個人爲什麼不喫不喝折磨自己?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不知道何去何從,猶豫糾結,所以心裏壓着一塊石頭,當然喫不下睡不好。

二是不停地否定自己,覺得遇到這麼大困難,一定是自己不行,自己是廢物。自己都這麼差勁,恨不得去死,哪喫得下啊。

三是不停地悔恨,總想時光倒流,如果一切重來,或許就不會是這個樣子。陷入悔恨中,就像祥林嫂一樣,只能折磨自己心裏纔會好受一點。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種情緒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你再否定自己,再悔恨,事情已經發生了,又有什麼用呢?

還有猶豫糾結,很多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敢下決定,結果陷入巨大的內耗裏,弄得自己茶飯不思。

就拿寫作這麼簡單的事情來說,經常有人反反覆覆給我留言,一會兒問我寫作好學嗎,一會兒問他沒讀多少書學歷也不高可以學嗎,一會兒又問如果堅持不下來怎麼辦?

說實話,我看着這些留言覺得特別累。

因爲我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內心裏在怎麼掙扎和煎熬。既想學,又前怕狼後怕虎。

可是仔細想想,有什麼可怕的呢,這件事做了,無非是成功和失敗兩種結局。成功了沒什麼好說的,失敗了也不過是損失了一點時間精力,頂多再損失幾百塊錢而已。

這個損失承受得起,那就大膽開始。覺得萬一失敗損失難以接受,寧願不要成功也不想有這損失,那就不學。

一個人在這麼小的事情上都猶豫糾結,如果遇到真正困難的事,一定會茶飯不思,不知道何去何從。

所以要從小事開始訓練,讓自己更有決斷力,不要動不動否定自己,更不要陷入悔恨中。

遇到天大的事,只想解決方法,不陷入壞情緒中,你就能從容地跨過去。至於喫多喫少,那不重要,你不陷入內耗中,正常喫飯就行了。

正常喫飯,只是內心從容的一種外在表現。

3

這一點,我特別佩服我爸。

我媽是一個裝不下事兒的人,遇到一點難題,她就會唉聲嘆氣,不喫不喝。但我爸正好相反,遇到天大的事兒,我們家都會正常喫飯。

而我們家每次遇到難關,都是我爸想的解決方法,他從來不想自己爲什麼這麼倒黴,遇到這麼困難的事兒,而是目標很明確,就是想怎麼解決,然後立即去行動。

我媽不同,一遇到難事兒,她首先想的是,我們怎麼這麼艱難,要麼抱怨都是你爸惹的禍,或者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一瞬間,她心情壞到極點,不但愁眉苦臉,對孩子態度也極差。

我媽常說,我爸沒心沒肺。

我爸身上確實有很多缺點,但我恰恰覺得,面對困境時,他的沒心沒肺是對的,也正是他的沒心沒肺,這些年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兒,他的人生都沒有塌,反而帶着六個孩子,從小鄉村搬到鎮上,從窮得快喫不上飯到掙下屬於自己的房產。

我身上有我媽的印跡,常常也會因爲一點小事心情不好,但後來不斷告訴自己,不要被情緒裹挾,只想解決方法就好了,不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所以到現在,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危機也是轉機

因爲我發現,只要面對困難時你積極地想解決方法,最終會發現,不但問題解決了,人生還朝前邁進了一大步。如果不是這個危機,可能還想不到要去改變呢。

有了這個感悟以後,我再也不怕危機了。

這大概也是爲什麼《知否》要安排王老太太說這番話,她如果沒有這樣的智慧,又怎麼可能撐起整個王家呢。

但是所有的智慧和從容都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從現在開始,記住一個原則,不管遇到大事還是小事,只想解決方法,別被情緒裹挾。

你會發現,那些心緒不寧,那些猶豫糾結,那些茶飯不思,都會消失不見。

一切都變得超簡單。

越簡單,越有強大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