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生活處處是圍城,得到的不被珍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文丨嵐淚軒兒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

這個比喻貼切地道出了男女對待婚姻的心動與期待,也道出了隨時想逃離的心態。

其實,“圍城”的含義是多重的,婚姻只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解讀。細讀《圍城》我們會發現人生處處是圍城,得到的不被珍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殊不知我們爲自己建造了最堅固的“圍城”,不斷抱怨,卻不願跳出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的著名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羣像。小說通過描寫主角方鴻漸的五段感情、以及他的遊學、工作等經歷“拼湊”成爲瑣碎的情節,爲我們描述了生活中的“圍城”爲何物。

《圍城》寫的不僅是婚姻,不僅是生活,而是芸芸衆生,當我們看書時哈哈大笑時,是否有想到,書中所寫的辛辣諷刺,也許正是我們本人。

一、婚姻是一座圍城,給人安定,同樣給人束縛

婚姻是一座圍城,正如方鴻漸坎坷的愛情之路,一直尋找家的安定,卻被婚姻將自己束縛。

在世俗的價值觀裏,結婚誰也不能逃避,誰也無法逃避。還在讀高中的方鴻漸早早便隨家裏做主定了婚,未婚妻都不曾見過面,只是看過一張半身照。也許是老天眷顧,原本大四畢業要回家完婚的方鴻漸,未婚妻卻因病而亡。方鴻漸躲過了父母之命,又因給丈人寫去一封慰唁信,深得丈人心,得丈人支助出國留學。

留學歸來,方鴻漸在船上遇到了鮑小姐,鮑小姐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極了”勾走了魂。在短暫旅途中的魚水之歡,方鴻漸以爲是真愛,卻不知鮑小姐不提未來,只聊感情,在下船後就撲到未婚夫懷抱,把船上的風花雪月一鍵刪除。

而後方鴻漸在蘇文紈和唐曉芙之間斡旋,他即享受着蘇文紈喜歡自己的快感,又渴望唐曉芙簡單純潔的愛情。可最後,他哪個都沒有抓住,只落下孤家寡人。

方鴻漸帶着心裏的傷,尋尋覓覓最後卻被孫柔嘉巧妙逼婚。孫柔嘉既沒有鮑小姐的美貌,也沒有蘇小姐的學問,更沒有唐小姐的單純,她極爲普通,卻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方鴻漸掉進“爲了結婚而結婚”的陷阱裏,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沒有愛情爲基礎的婚姻,更讓人絕望。方鴻漸在孫柔嘉一步步的設計中,不得不與其結婚,他還在憧憬婚姻生活的美好時,卻被現實打敗。結婚前的孫柔嘉懂事,溫柔,善解人意。婚後的孫柔嘉控制慾極強,本性逐漸顯露。

婚姻本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摻雜太多的雜念,婚姻就會變質,方鴻漸處處覺得孫柔嘉不如心意,卻又很無奈。原本希望能在婚姻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最後卻走進了婚姻的圍城。

方鴻漸的軟弱和退讓,讓自己在婚姻的圍城裏越陷越深,不斷地重複着爭吵與和好。他優柔寡斷,過於受到外界的影響,到最後把自己丟失在婚姻的圍城裏。

在愛情裏,他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遇到真愛,他沒有好好把握,面對誤會,他沒有及時解釋,爲了面子,他選擇結婚,又爲了面子,他在婚姻的圍城裏失去了自己,誰纔是這說不清道不明的冤家呢?

二、生活是一座圍城,給人希望,同樣給人絕望

生活是一座圍城,正如方鴻漸坎坷的求職之路,看到的希望,背後卻是深深的絕望。

方鴻漸在上高中時,遵從父母之命定親,本想妥協,誰知大四準備畢業時,未婚妻卻病死。塞翁失馬,一封弔唁信收穫老丈人“芳心”,得到丈人支助得以出國留學,卻學無所成,虛度光陰,最後買個文憑哄騙老丈人和父親。

在“情敵”兼好友的趙辛楣的引薦下,到三閭大學任教,想大展拳腳,卻陷入政治鬥爭中。新辦在湖南一個偏僻鄉下的大學,不是一方淨土,而是些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之“學者”爾虞我詐之地。

未得真才實學的方鴻漸被高松年玩弄於股掌之間,掛個副教授的頭銜,無所事事,哪裏需要搬哪裏。看着一個個被人尊稱爲老師的小人,一邊喊着教育,一邊溜鬚拍馬,勾心鬥角,清高孤傲的方鴻漸又不願與人爲伍,被人誹謗,最終被解除了教師的職務。

方鴻漸在出國留學時,不曾把握機會,只是顧着遊玩享樂;回國後在銀行任職,又不願聽命於人,被老丈人下逐客令;好不容易到三閭大學任教,又處處看不慣他人作風。

方鴻漸出生在封建世家,出國喝過幾年洋墨水,他希望能夠追求自由生活,又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矛盾和糾結中,他用虛假和虛僞爲自己建造了“圍城”,躲在其中給自己的失敗找各種藉口。

在新舊文化的影響中,在中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他成爲一個矛盾體,他鄙視文憑無意義,又擺脫不了崇洋風氣,只好買個文憑糊弄家人;他無真才實學,又虛榮心爆棚,靠着耍嘴皮子給學生講課;但他爲人坦率,到三閭大學任職只是告知自己“遊學”,未得到學歷。

方鴻漸有思想意識的覺醒,但他未走出自己構造的“圍城”,作爲一個知識分子,他的命運正是大多數人的命運,他是中國知識分子裏一個經典的形象。

他生性善良,卻又虛榮心作祟,想要的太多,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住,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三、生活處處是圍城,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卻不被珍惜

讀《圍城》的時候,我們會笑,笑書中的人,也在笑自己,複雜的人性,讓我們總是在不斷地糾結和迷茫不斷地選擇和捨棄。正如小說結尾所說:“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令人迴腸蕩氣。

小說寫得是1946年的事,現在讀起來,卻不覺得久遠,書中所寫之事感覺就像現在的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沒有變,方鴻漸就是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

生活像《圍城》,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過得很好,總是羨慕別人有的。我們往往不去做想做的事,卻想成爲理想中的自己:學有所成,職場得意,愛情美滿……

不管理想多麼豐滿,現實都是非常骨感,而我們最善於的就是僞裝自己。如果說虛僞和虛榮是那個時代文知識分子的遮羞布,經過那麼多年,這些依然不曾改變。

很多人依然想着大學混畢業證,留學鍍金,甚至花錢買學歷。當應聘工作時,抱着一壘花錢買來的證書,卻毫無真材實學,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一問三不知,卻傲嬌地覺得“全世界都不懂我”。

殊不知陷入自己建造的“精神圍城”中,看不清當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只想獲得能力所不匹配的工作和生活。

突破精神圍城,唯有從自身出發,一日三省吾身。不管你在城內還是城外,不管你要走進去還是要衝出來,要緊的是你要認清自己,脫下僞裝的面具,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生活處處是圍城,錢鍾書通過幽默的語言向我們細說,最恐怖的圍城不是婚姻,不是學校,不是生活,而是我們自己用虛假和虛僞建造的“精神圍城”。

每個人都有世俗的一面,都有自己的缺點,面對生活中的圍城,沒有哪條路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從思想上正視問題,珍惜當下擁有,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難,獲得幸福之人生。

在《圍城》一書中,錢鍾書運用絕佳的語言表達,成功地將文字“玩”到極致,瑣碎的故事情節,幽默的語言表達成爲《圍城》最成功之處,被譽爲“新儒林外史”,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蘊。

當生活迷茫時,當工作焦慮時,當思想困惑時,我們可以讀一讀《圍城》,書中每一句話都道盡了人生真諦,品味其中的文字,品味我們的百味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