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生活处处是围城,得到的不被珍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文丨岚泪轩儿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这个比喻贴切地道出了男女对待婚姻的心动与期待,也道出了随时想逃离的心态。

其实,“围城”的含义是多重的,婚姻只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解读。细读《围城》我们会发现人生处处是围城,得到的不被珍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殊不知我们为自己建造了最坚固的“围城”,不断抱怨,却不愿跳出围城。

《围城》是钱锺书的著名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小说通过描写主角方鸿渐的五段感情、以及他的游学、工作等经历“拼凑”成为琐碎的情节,为我们描述了生活中的“围城”为何物。

《围城》写的不仅是婚姻,不仅是生活,而是芸芸众生,当我们看书时哈哈大笑时,是否有想到,书中所写的辛辣讽刺,也许正是我们本人。

一、婚姻是一座围城,给人安定,同样给人束缚

婚姻是一座围城,正如方鸿渐坎坷的爱情之路,一直寻找家的安定,却被婚姻将自己束缚。

在世俗的价值观里,结婚谁也不能逃避,谁也无法逃避。还在读高中的方鸿渐早早便随家里做主定了婚,未婚妻都不曾见过面,只是看过一张半身照。也许是老天眷顾,原本大四毕业要回家完婚的方鸿渐,未婚妻却因病而亡。方鸿渐躲过了父母之命,又因给丈人写去一封慰唁信,深得丈人心,得丈人支助出国留学。

留学归来,方鸿渐在船上遇到了鲍小姐,鲍小姐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极了”勾走了魂。在短暂旅途中的鱼水之欢,方鸿渐以为是真爱,却不知鲍小姐不提未来,只聊感情,在下船后就扑到未婚夫怀抱,把船上的风花雪月一键删除。

而后方鸿渐在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斡旋,他即享受着苏文纨喜欢自己的快感,又渴望唐晓芙简单纯洁的爱情。可最后,他哪个都没有抓住,只落下孤家寡人。

方鸿渐带着心里的伤,寻寻觅觅最后却被孙柔嘉巧妙逼婚。孙柔嘉既没有鲍小姐的美貌,也没有苏小姐的学问,更没有唐小姐的单纯,她极为普通,却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方鸿渐掉进“为了结婚而结婚”的陷阱里,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更让人绝望。方鸿渐在孙柔嘉一步步的设计中,不得不与其结婚,他还在憧憬婚姻生活的美好时,却被现实打败。结婚前的孙柔嘉懂事,温柔,善解人意。婚后的孙柔嘉控制欲极强,本性逐渐显露。

婚姻本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掺杂太多的杂念,婚姻就会变质,方鸿渐处处觉得孙柔嘉不如心意,却又很无奈。原本希望能在婚姻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却走进了婚姻的围城。

方鸿渐的软弱和退让,让自己在婚姻的围城里越陷越深,不断地重复着争吵与和好。他优柔寡断,过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到最后把自己丢失在婚姻的围城里。

在爱情里,他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遇到真爱,他没有好好把握,面对误会,他没有及时解释,为了面子,他选择结婚,又为了面子,他在婚姻的围城里失去了自己,谁才是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冤家呢?

二、生活是一座围城,给人希望,同样给人绝望

生活是一座围城,正如方鸿渐坎坷的求职之路,看到的希望,背后却是深深的绝望。

方鸿渐在上高中时,遵从父母之命定亲,本想妥协,谁知大四准备毕业时,未婚妻却病死。塞翁失马,一封吊唁信收获老丈人“芳心”,得到丈人支助得以出国留学,却学无所成,虚度光阴,最后买个文凭哄骗老丈人和父亲。

在“情敌”兼好友的赵辛楣的引荐下,到三闾大学任教,想大展拳脚,却陷入政治斗争中。新办在湖南一个偏僻乡下的大学,不是一方净土,而是些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之“学者”尔虞我诈之地。

未得真才实学的方鸿渐被高松年玩弄于股掌之间,挂个副教授的头衔,无所事事,哪里需要搬哪里。看着一个个被人尊称为老师的小人,一边喊着教育,一边溜须拍马,勾心斗角,清高孤傲的方鸿渐又不愿与人为伍,被人诽谤,最终被解除了教师的职务。

方鸿渐在出国留学时,不曾把握机会,只是顾着游玩享乐;回国后在银行任职,又不愿听命于人,被老丈人下逐客令;好不容易到三闾大学任教,又处处看不惯他人作风。

方鸿渐出生在封建世家,出国喝过几年洋墨水,他希望能够追求自由生活,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矛盾和纠结中,他用虚假和虚伪为自己建造了“围城”,躲在其中给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

在新旧文化的影响中,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他成为一个矛盾体,他鄙视文凭无意义,又摆脱不了崇洋风气,只好买个文凭糊弄家人;他无真才实学,又虚荣心爆棚,靠着耍嘴皮子给学生讲课;但他为人坦率,到三闾大学任职只是告知自己“游学”,未得到学历。

方鸿渐有思想意识的觉醒,但他未走出自己构造的“围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命运正是大多数人的命运,他是中国知识分子里一个经典的形象。

他生性善良,却又虚荣心作祟,想要的太多,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住,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三、生活处处是围城,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却不被珍惜

读《围城》的时候,我们会笑,笑书中的人,也在笑自己,复杂的人性,让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纠结和迷茫不断地选择和舍弃。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小说写得是1946年的事,现在读起来,却不觉得久远,书中所写之事感觉就像现在的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没有变,方鸿渐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

生活像《围城》,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总是羡慕别人有的。我们往往不去做想做的事,却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学有所成,职场得意,爱情美满……

不管理想多么丰满,现实都是非常骨感,而我们最善于的就是伪装自己。如果说虚伪和虚荣是那个时代文知识分子的遮羞布,经过那么多年,这些依然不曾改变。

很多人依然想着大学混毕业证,留学镀金,甚至花钱买学历。当应聘工作时,抱着一垒花钱买来的证书,却毫无真材实学,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一问三不知,却傲娇地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

殊不知陷入自己建造的“精神围城”中,看不清当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想获得能力所不匹配的工作和生活。

突破精神围城,唯有从自身出发,一日三省吾身。不管你在城内还是城外,不管你要走进去还是要冲出来,要紧的是你要认清自己,脱下伪装的面具,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生活处处是围城,钱锺书通过幽默的语言向我们细说,最恐怖的围城不是婚姻,不是学校,不是生活,而是我们自己用虚假和虚伪建造的“精神围城”。

每个人都有世俗的一面,都有自己的缺点,面对生活中的围城,没有哪条路是十全十美的,只有从思想上正视问题,珍惜当下拥有,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获得幸福之人生。

在《围城》一书中,钱锺书运用绝佳的语言表达,成功地将文字“玩”到极致,琐碎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表达成为《围城》最成功之处,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

当生活迷茫时,当工作焦虑时,当思想困惑时,我们可以读一读《围城》,书中每一句话都道尽了人生真谛,品味其中的文字,品味我们的百味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