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路上憶恩師

人到中年,光陰荏苒,時間彷彿按下了快進鍵,這不,轉眼穀雨來到了,今天是家師淨慧上人的圓寂日,一天應酬下來,身子骨散了架似的,終於可以長喘一口氣了,靜坐禪室,爇香沉思,追憶曾經隨師修學的歲月,廕生幾多感慨,幾多感恩啊!

記得剛出家那兩年,身上習氣毛病一大堆,尤其是性喜清淨,不習慣集體生活,總是獨坐寮房閉目打坐,常常遭受師父的呵責,罵我整日像個老和尚似的,眯縫着眼晴,揣着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然後就問我:“一滴水怎樣纔不會被蒸發?”這樣的問話我都聽了N遍了,我便隨口唐塞道:“融入大海中。”隨後師父就嚴肅地對我講:“要融入僧團,培養僧格,空掉自我,達到無我。”當時並不完全理解這些話的含義,認爲是老僧常談,沒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並不知道這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礙。

如何把學佛、修行落實在實處?這是很多學佛人的困感,也是恩師談論最多的問題,淨慧禪師提倡的生活禪真正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師父經常教導弟子,要把學佛、修行與生活有機地結合一起,在生活中落實修行。

他講道:學佛的目的就是因爲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困惑得不到解決,因此才學佛;現實中面臨的種科煩惱、種種痛苦得不到解脫,所以纔要修行。離開了具體的生活環境,不斷除個人當下的無明煩惱,學佛修行就會脫離事際,無的放矢。故爾學佛人必須把佛法淨化人生、淨化社會的精神,完整地落實在工作生活之中,使自己的言行思想與信仰原則觸爲一體,實現佛法的人格化,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只要如是學,如是修就可離苦得樂,智慧增長。

有一次,師父看見我在柏樹下看書,就走過來問我在讀什麼書?我回答:“弟子在讀《論語》。”師父又問我:“《論語》中哪句話你最受用呀?”

我答道:“學而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最爲受用。”

“何故也?”師問。

“棄絕名利,遁世無悶,讀書自娛,像顏回、原憲那樣,難道不是最大的快樂嗎?”

聽我一番高論,師父哈哈大笑,對我說:“你這是小乘人之樂,一個自了漢的快樂,你這是曲解聖人語呀!”

“弟子不敏,還請師父開示!”聽了師言,我不覺一驚。

“什麼纔是人不知而不慍呢?你看孔夫子,世人笑他知其不可而爲之,笑他不識時務,笑他恓恓惶惶若喪家之狗,他依然玄歌不斷,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纔是聖人之樂呀!”恩師一席話,講得我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師父,《論語》中哪些話對您最爲受用呢?”我好奇地問。

“《問政》第一章,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子路曰:‘請益’。子曰:‘無倦’。對我受用無窮。”師父告訴我。

然後師父講解道,弘法和爲政都是一個道理,不論是爲師度人,還是爲官佑民,只有以身作則,先人後己,人們纔會信服你。尤其是“無倦”對常人來講是很難做到的,能做到度人無倦、濟世無倦的,只有菩薩聖人,因此我們要向聖人學習,才能做到真正的‘無倦’。

這就是我的恩師,悲心無盡,知行合一,誨人不倦。淨慧禪師提倡的生活禪,繼承傳統,適應時代,立足正法,提升人格,覺悟人生。在菩提大道上遇到這樣的高僧,何其有幸,何其有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