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第21期读书会收获

昨天的读书会在甜甜老师甜甜的柔和的主持下,大家有更多的一些碰撞、收获和体会。

问题是问题,人是人,把人和问题分开。问题常发生在当事人与人的互动之间,而非当事人的个人内在。

来访者常常把自己和问题混为一谈,觉得“我就是问题,问题就是我”。从而认为问题是自己的一部分。或者问题是内在的。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贴个标签,从而很无力去面对和解决这些事情。这个时候呢,咨询师就需要用外化来解读来访者的表达。

来访者说:“我是个抑郁型的人,我天天哪里都不想去。”

咨询师可能会说“所以抑郁让你很难走出去。”

比如一个人说“我一点动机都没有,好像没有能量去做任何的事情。”

咨询师:“所以问题影响了你的能量层面。”

一个人说“我是一个自寻烦恼的人,在尝试新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会焦虑。”

咨询师:“那个烦恼试图在阻碍你尝试新的事物。”

当我们把问题和人分开,也就会让来访者有一种感觉,原来我不是问题,只是问题在影响着我,然后呢,我看看怎么样可以跟它相处,或者是说去抗衡的一个有力量的人。

那么什么可以被外化呢,在对话的过程当中,许多不同的事情都可以被外化。

1,情绪。包括焦虑,担心,恐惧,内疚,抑郁等情绪都是可以外化的焦点。

“所以那个内疚使你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所以那个恐惧如何说服你,相信走出家门是不安全的?”“那个嫉妒尝试介入你和你的朋友之间有多久了?”

2,人际的问题,人际关系也可以被外化,例如:那个指责,那个批评,那个争吵,那个绝望,那个不信任,那个嫉妒。

“那个争吵是你对自己作为一个伴侣,有什么样的看法?”“那个指责使你们相互做了什么?”“那个冲突使你们对彼此的看法是什么?”

3,文化与社会行为。文化和社会行为也可以和人分开。

4,其他隐喻。有时人会用隐喻来谈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会谈到“怨恨的墙”“梦想”或者是“失望的浪潮”等,像这些隐喻也可以外化。

在外化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中问题不再是个人品性的“真相”的表现,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变得突然可见而且可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