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1——别在脑海中放大问题,讲讲“拖延症”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请各位先通过两种工具给自己设置两个改变的便利条件。

第一,给自己设置一定的屏蔽外部刺激,打造无干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二,给自己设置一定的执行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绝对的专注。

第一项可以利用主动降躁耳机,推荐BOSE QC20;第二项就可以利用大名鼎鼎的“蕃茄钟”了。

接下来我们来谈今天的日更主题——拖延症。

“拖延”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多数人共有的一个顽劣特征。在互联网上搜索“拖延”这个关键词,会发现许多人对“拖延”的五花八门、烦冗复杂的解释与分析。

任何一个概念,只要为大家所熟知,都会被迅速商业化与复杂化——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无可避免的现象。不仅仅是“拖延”,像“焦虑”、“选择恐惧”等概念都被赋予了“症”这个字,其本身的含义明显是被夸大与复杂化了。

因为这种夸大和复杂化,让我们对“拖延”过度关注,从而无法客观看待它。主观上我们对拖延的担忧和焦虑,以及我们对拖延的抗拒与不接纳,反而是加重拖延、令我们更加难以改变自身拖延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得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里就有一天专门谈了“拖延”这个问题。

那篇主题名为:向拖延症同志学习。让我记忆很深刻。

“拖延”本身并不一定全都是负面的,它是分为几个类型的。

首先,拖延不是“症”,因为“拖延症”这个词的流行,让很多人把“拖延”当成一种疾病来看待。有病就得治疗啊,于是有关治疗“拖延症”的书都成为畅销书了,网上关于“战拖”、“治拖”的贴子也特别受欢迎。

真正的拖延确实不好,但是它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只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叫做“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二是本可以避免。

也就是说,我们明明可以不必发生的一些拖延和推迟却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让它发生并产生了有害的后果。这样的推迟行为才是“真性拖延”。

那么除了“真性拖延”还有哪些推迟不算“拖延”呢?

1、你现在有两件事情需要去做,一件是工作、一件是写作。如果工作确实更重要,而且占用的时间精力无法缩减,那么写作这件事就要相应地进行推迟。这种推迟结果无害,但是又无法避免,我们称之为:必要推迟。

2、你重新盘点了一个计划,发现自己没必要赶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开始写作,完全可以将创作计划推迟一个月进行,这样你可以现在安心工作,未来一个月后你又可以安心创作,这样进度反而更快,这叫做:积极推迟。

3、你通过对自身进行分析,发现从内心深处来讲,写作只是你一时冲动的想法,并没有真正的兴趣或者想做的决心,还不如好好努力工作。那就可以把写作这件事直接“断舍离”掉就好。

4、只有当你分析完以后发现:写作对你真有意义,而且推迟的话,一定会妨碍你的进度。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并不是你时间和精力不够,只不过你没有将你的时间好好利用,更多是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分散了精力。这种本可以避免又有害的推迟,就是:真性拖延。

现在你可以试着“跳出去”,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拖延,试着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拖延时的状态,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自己的拖延是好是坏,你也会感受到一种瞬间的放松。你会发现:

——拖延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拖延的确是可以轻松改变的。

——你不需要因为拖延而过于担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