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注定没有结果,你还会坚持吗?

今天早晨我阅读了《奇特的一生》的十三、十四章,读完后一整天的空闲时间,我都在想两个问题:

1、柳比歇夫既然都精准地算出了他最终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为何还要坚持努力到最后?

2、如果柳比歇夫能够再专注一点,能够减少主业之外的兴趣爱好,他是否就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按我以前的理解,可能会这样回答:第一,既然注定无法实现梦想,与其耗费精力和时间,不如放弃,起码还可以轻松一些。第二,专注当然很必要了,人的精力有限,同时干几件事,肯定什么都干不好,不如看准目标心无旁骛,更有利于成功。

可是,如今我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柳比歇夫选择昆虫分类学为自己的主业,他每天要为这项事业付出四到五小时的努力,足见他的热爱之深。而热爱是任何世俗的回报无法代替的,就是喜欢,不管做到什么程度,不管遭到多少阻力,不管有没有结果,他都不会放弃。

在这场起初不确定,后来结局逐渐清晰的马拉松中,柳比歇夫享受的是过程,是做这件事时的幸福感。

如同我的写作,不是不知道自己基础差、环境简单、年龄也不乐观,却还是放不下这份痴迷。

只因我知道,喜欢文字已经深入骨髓,即使没有结果,又有何妨?写作时的那份陶醉,不写时的那份煎熬,唯有自己知道,不写怎么活?

另外,我也做不到心无旁骛。除了放不下文字之外,我还有太多爱好,瑜伽、跑步、诵读这些年一直相伴左右,学唱歌、学养花、学做菜也是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想要做的事。

我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很矛盾的状况,那就是无法安排好其它爱好和文字之间的时间分配,总是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总是留下许多仓促慌乱和憾恨。

也曾下决心精简,断舍离的书也看了好几遍,想竭力让生活简单些,让我为喜爱的文字多留些时间和精力。

可最终发现,当我舍弃其它爱好,满以为可以专心于文字时,心灵却面临枯竭的危险,状态也很快跌入低谷,提不起精神,没办法保持生活的热情,进而也让我在文字面前变成了痴呆。

许多次之后,我总结出一点: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其实有着我们看不到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缺一不可,必得相互扶持,互相渗透,才能各自迸发出该有的活力和精彩。

柳比歇夫也常常在其它与昆虫学分类毫无关联的事情中获得灵感,撷取必要的养分,所以他放不下。

总感觉有些可惜了,他做的那么多研究,原本可以成就他一生的辉煌,却最终只能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憾事。

从这点来说,柳比歇夫是不幸的。可是从他沉浸于自己的状态的一生来看,他又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受羁绊,无拘无束,这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求而不得的事,他却做到了。

由此,我又联系到自己,不也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吗?那么我也是幸福的了!

可是,我又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我所做的,我的能力和基础等诸多状况已经可以预示我所走的路,基本上也注定了没有结果。

我也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目前明镜一样的现实面前,我还会坚持吗?

思考的结果是,一定会坚持,必须要坚持!

只因,这份喜欢已经融到了骨血,要割舍会很疼,疼得我没办法放弃。

那就继续吧!因为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