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力

成功取決於我們的“恢復力”


在斯坦福大學讀心理學博士時,她研究的課題是“健康與快樂心理學”。研究越深入,她越發現,很多流傳甚廣的“成功理論”被證實是謬論。比如: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比別人多做事,就要忍受壓力,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


用力過度+透支自己,似乎已成現代人的常態。一個接一個的DEADLINE,不斷蹦出來的未讀郵件,恨不能24小時在線的微信……即便到了週末,也很難做到對工作完全“離線”。我們的文化總是把成功和壓力聯繫起來,所謂有壓力纔有動力。但艾瑪表示,成功並不取決於壓力,而是取決於我們的“恢復力”。


心理學上有一種“戰鬥或逃跑反應”,當人類——或者說絕大多數動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身體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讓我們做好戰鬥或逃跑的準備;當危機過後,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另一種反應——休息和消化反應。


小孩子和小動物,往往能非常迅速地從壓力狀態中恢復心理彈性,這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過程。然而,人越長大,這種心理恢復力卻越來越差。艾瑪告訴我們,首先是生理原因——我們在危機過後仍然心事重重,其次是文化原因——我們身處充滿“剛硬感”的現代社會。


而人類聰明的大腦,可能是“罪魁禍首”。和絕大部分動物不同,人類大腦有高度發達的新皮質,這讓人類對負面新的關注度會高於正面信息,以此來保證人類的進化。舉個例子,如果一隻小羚羊也有人類一樣的新皮質,它在躲過一次獅子的追捕後,也就不會再悠閒地喫草了,它的大腦會不斷回放剛纔獅子追它的片段,然後苦苦思索下一次遇到危險該怎麼辦——就跟人類思考老闆下一次罵我該怎麼辦一樣。


艾瑪說,需要承認,小壓力的確能激發我們的潛力,讓我們在短期內發揮得更好。也正是因爲這種短期的小甜頭,讓人覺得時刻都需要壓力。但事實恰恰相反,長此以往的慢性壓力是成功的大敵——會使人精力衰竭,極大地削弱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是獲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