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219:白水本仁

第六十三节 白水本仁

白水本仁禅师是良价禅师之得意门生,他的个人履历虽然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以致今天的我们对之生平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本仁禅师在当时是个坐镇一方的江湖大佬。

本仁禅师,不知何许人,不知生卒年月,不知何处出家受戒,也不知其在洞山参学情况。

本仁禅师以优异的成绩从洞山广福禅寺佛学院毕业后,便进入江湖游历。

因为本仁禅师拥有名牌佛学院的毕业证书,所以他首先来到浙江西部弘法。在这里,本仁禅师大弘洞上一宗之禅法,并且受到了江湖中人的高度认可。

不过,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的本仁禅师忽然厌倦了喧闹的生活,所以他马上一个人偷偷的离开了弘法之地,再次进入江湖四处游历。

本仁禅师每到一处,都是非常低调的,他既不轻易透露自己的居所,更不会在当地江湖中人面前谈论什么禅法。看来,本仁禅师是想一个人清清静静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了。

可是,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本仁禅师虽想过清净日子,但是那些江湖中人却并不想让他过上清净日子。因为本仁禅师每到一处,只要消息传开,马上就会有许多江湖中人不辞艰辛从各处前来依附于他,毕竟本仁禅师是良价禅师之高徒,更曾开山弘法展示过自己深厚的禅宗功夫。

不过本仁禅师实在想过清闲生活,于是就把这些前来依附他的人连劝带赶的驱走,可是这些人还没完全搞定,又有一些人从别处赶过来了。而且,即便是那些以前被赶走之人,没过多久依然又回来了。

本仁禅师实在没办法,只得接受了一个浙江丹阳市信徒的邀请,来到丹阳弘法。

不过,看到前来依附自己的人逐渐增多,所以本仁禅师觉得还是应该找个正式的场所来弘法聚众才是。

所以在公元902年前后,本仁禅师来到了江西高安市白水禅院担任了主持,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白水本仁来尊称他了。

本仁禅师在白水禅院大弘洞上禅法,很快就聚众三百人之多。现在的读者朋友们也许觉得三百人是个小数目,不过在那个时候,一个寺院能有常住僧众三百人,那绝对是一件可以在江湖中炫耀的事情。

这一天是良价禅师圆寂的忌日,作为良价禅师的得意门生,本仁禅师照例在寺院里设置忌斋来纪念先师。

一个僧人马上问本仁禅师道:“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

本仁禅师马上应对道:“更下一分供养著。”

在各种禅宗典籍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禅师在寺院里置办忌斋来纪念师父的记载,对此,很多人是有一些疑问的。

在人们的眼里,禅寺,是号称教外别传的禅宗所主之寺院,所以自然是应该和别的宗派的寺院大不一样的。可是,一个正宗的禅寺,怎么也搞这些活动啊。

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早就圆寂了,你置办这么多丰盛的斋宴,那个死去的人真的会回来享用吗?

如果死去的人能回来享用斋宴,那么有谁看到过呢?

如果死去的人不能回来享用斋宴,那么你置办斋宴既是在浪费财物,更是在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所以,在禅宗典籍中,很多僧人看到禅师在置办忌斋,都会上前参问圆寂后的老师还来享用这些斋宴吗?

这个问题是非常尖锐的,而且看起来也是无解的。

不过,在明眼宗师眼里,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个问题。

对此,本仁禅师马上就应对道,更下一分供养著。

在一般人眼里,禅师圆寂了,他们就认为这个人死了。可是在明眼宗师眼里,人的外形虽有生灭,但是那个真我(佛性),是不生不死的。所以,当你关注于某人外形之生灭时,你就已经背离了佛法之真意了。

其次,置办忌斋,只是为了纪念师父,只是为了不忘本而已。而且,禅,那是非常重视当下的。所以,当此忌斋之时,你的心思就得放在忌斋上,而不是放在有没有死去的人来不来吃供养上。

所以,本仁禅师对那个僧人说道,你赶紧再去拿一些供养来摆放在斋桌上。

本仁禅师此语,既是在暗示那个真我是不生不灭的,同时也是在直接提醒那个僧人要注重当下,在忌斋上,就得把心思全部放在纪念上,而不应该起心动念东想西想。


这一天,本仁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道:“老僧寻常不欲向声前色后鼓弄人家男女。何故?且声不是声,色不是色。”

下面马上就有一个僧人站起来问道:“如何是声不是声?”

本仁禅师道:“唤作色得么?”

这个僧人又问道:“如何是色不是色?”

本仁禅师道:“唤作声得么?”

这个僧人马上对着本仁禅师礼拜。

本仁禅师随即道:“且道为汝说,答汝话?若向这里会得,有个入处。”

声色,代指现象界也,代指万法也。

在一般人的眼里,学佛是要做到不被声色所迷的,是要摒弃声色的。因为只有摒弃声色,才能获得清静和般若。

可是对于禅宗而言,却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禅师们不但要做到不被声色所迷,更要做到能同时在声色中打滚。

对于明眼之人而言,禅道,就是在声色中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一个离开声色的佛性(禅、清净之境、般若)。

所以,禅师们强调要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不过,禅,那是不能执滞于任何一机一境的,即便是有人能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高明的禅师同样要告诫学人不可坐于此地。

所以,本仁禅师说道,老僧寻常不欲向声前色后鼓弄人家男女。何故,且声不是声,色不是色。

下面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问,如何是声如何是色。

本仁禅师开示道,声就是声啊,你能把它叫作色吗。色就是色啊,你能把它叫作声吗。

只要你明白了大事,声非声,声又何妨是声。色非色,色又何妨是色。

说到这里,本仁禅师又担心学人迷惑于自己所言之声色中,所以赶紧提醒道,我说这些,是在回答你的话语,还是在开示你?如果你能在这里明白我的意思,那么对于禅道你就有个入处了。

本仁禅师担心学人被声色所迷所惑,同时也担心学人被闻声悟道见色明心所执所滞,所以不惜老婆心切,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话语。其实,他东说西说,只是要人在声色外明白,在自己的言语外有所领悟而已。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云居晓舜禅师评唱道:“白水既已入草,这僧又落深村。然则阳春雪曲时人难和,村歌社舞到处与人合得着。”

明末清初的牧庵密禅师评唱道:“白水老汉只有闭门作活之谋,且无冒险冲锋之用。这僧虽有冒险冲锋之用,且无闭门作活之谋,以致此话不圆,今日路见不平要圆此话去也。有问如何是声不是声,对道遍界不曾藏。如何是色不是色,对道迅雷不及掩耳。若向这里缁素得出,则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脱或不然,鹊来头上语,云向眼前生。”

三平义忠禅师是本仁禅师的师叔,从时间来看,他并没有见到本仁禅师的这番讲话,自然也没有机会评唱此公案,不过,他曾作过的一首偈颂,却完全可以作为这个公案非常高妙的一则评唱。其偈曰: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

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本仁禅师如此这般说完后,即站起来道:“谢师父不鼓弄我们。”说完后,便转身扬长而去。


这一天,本仁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道:“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

下面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问道:“如何是眼里著沙不得?”

本仁禅师道:“应真无比。”

这个学生又问道:“如何是耳里著水不得?”

本仁禅师道:“白净无垢。”

禅家所谓见色明心闻声悟道,所以,眼耳就是非常重要的入道之门户了。

见色明心者,必须要眼里包含万色,方能一览众色之万有。不过,纵使万法都能入眼,但是眼中却容不得一点沙子,如果有任何一点沙子入眼,别说见众色,恐怕“见”都会永远不见了。

所以,见色明心者,不但要眼里包含万色,而且同时要眼里不留存一色,并且要连见和所见都得扬弃,而且连这个扬弃后之所得也不能放在眼里,此所谓金屑虽贵落眼成翳也。如此,方能真见色之本体,真明心之真谛。

到此地步,自然是应真无比了。

见色明心如此,闻声悟道之理亦然。

如果有人真到应真无比之地白净无垢之境,眼里何曾著沙不得,耳里何曾著水不得。不但如此,眼里还可以容得下须弥山,耳里还可以容得下四海水。禅人如此,方可谓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对于这个公案,曹洞宗第十代头号传人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白水老人可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具足千变万化。只个赤手空身不受一滴一尘,直是满眼满耳。还见么,立足无闲地,知心有几人。”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本仁禅师道:“眼里著沙不得。”红尘洗梦即应对道:“又著一粒也。”


这一天,长生皎然禅师也来到了江西高安市白水禅院参访本仁禅师。

长生皎然禅师是雪峰义存禅师之得意门生,此时的他已经拿到义存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了。

按照宗门辈分的话,本仁禅师那是皎然禅师的师叔了。而且义存禅师曾经九次来到洞山参学于良价禅师,完全算得上是良价禅师的半个徒弟了,自然,良价禅师门下诸弟子和义存禅师的关系那是非同一般的。

可是作为义存禅师弟子的皎然禅师来到白水禅院参访时,却并没有按照规矩如实汇报自己的个人情况,而是以一个普通游方僧人的身份不动声色的进入寺院。自然,本仁禅师也不知道他是义存禅师的弟子。

见到本仁禅师后,皎然禅师问道:“如何是西来意?”

看到有游方僧人提问,本仁禅师马上说道:“还见庭前杉榝树否?”

皎然禅师道:“恁么则和尚今日因学人致得是非。”

本仁禅师道:“多口座主。”

既然自己是不动声色来到白水禅院参访的,所以和本仁禅师切磋后,皎然禅师依旧不动声色的离开了白水禅院。

不过,皎然禅师毕竟也算是江湖中小有名气之人,自然有人认识他的。所以,认识皎然禅师之人便去给本仁禅师汇报说,先前来参访的僧人,乃是义存禅师的得意门生皎然禅师,而且是已经获得了义存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了的。

本仁禅师一听,马上说道:“盗法之人,终不成器。”

皎然禅师问如何是西来意,本仁禅师道你还见庭前杉榝树吗?这种回答其实和前面所讲的从谂禅师之庭前柏树子之意完全一样。此乃触目是道,且以实应虚也。

皎然禅师是过关之人,自然深知其中关窍,所以他反客为主的说道,我问你答,这样的话,师父是因为我的提问,才能说出如此得体的话来啊。

本仁禅师一听,此人明明是个明白之人,却还故意来勘问自己,所以毫不客气的呵斥皎然禅师道,多口座主。

随后当本仁禅师获知皎然禅师的真实身份后,更是毫不客气的谶言道,盗法之人,那是难以成大器的。

在本仁禅师的眼里,宗门有宗门的规矩,你来带别的寺院参学,就得按照规矩登记个人信息,诚实,也是学佛的要素之一啊。并且学法,就要堂堂正正的学习,有什么不好意思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的呢。再说了,我是这里的主持,我是你的长辈,你作为晚辈,更作为我同班同学的弟子,怎么说也应该表明身份来问候一下我才是啊。

你不动声色的来,交流后又不动声色的走,如此行为,实在是盗法之举啊。别说你是外人,就是匡仁禅师作为良价禅师的正宗弟子不正大光明的学法,照样要被师父呵斥为盗法,并且要被悬记的。

既如此,我也跟师父学学,也给你悬记一下吧,你这种盗法之人,日后即便开山弘法,也始终成不了大器的。

悟道禅师之谶言,从来都是不会落空的。皎然禅师后来在长生山开山弘法,果然不是缺这样就是差那样,反正不能把自己所主持的寺院经营得风风光光顺顺利利的。

不知何时,本仁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花费时间挨着去和自己认识的人一一道别,大家看到本仁禅师前来和自己道别,一个个都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到了第二天早上,本仁禅师用过早斋后,命令身边人敲钟集众。

等到大家都到齐后,本仁禅师燃香告众道:“香烟绝处是吾涅槃时也。”

然后本仁禅师把香插至香炉中,随即跏趺而坐。等到香燃完时,本仁禅师果真圆寂了。

从本仁禅师圆寂时的表现来看,本仁禅师不仅禅宗功夫高深,其个人修炼功夫同样登峰造极。古往今来,在无数修行者中,在尘缘尽时能自己作得了主之人,终究是非常稀少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