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还是储蓄型重疾险,一篇文章讲清楚

在方案规划阶段,客户对于消费型和储蓄型重疾,往往理不清楚。

即使理清楚了,也可能会纠结,自己到底应该买哪一种。

存在即合理。

其实产品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我们需要花点时间理解它。

放对了地方,就是好的。


01  什么是消费型,储蓄型?

重疾险是一种收入损失补偿保险金,意思是一旦发生合同内约定的疾病、达到某种疾病状态、或者实施了某种约定的手术,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保额。

消费型重疾险,通常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指保到特定到年龄,比如70岁,80岁。过了这个年龄,保单就失效了。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一个人平安健康,那么他所缴纳的保费是被消耗掉了,满期不会退给你。

第二种,是指不包含身故责任。重疾险被开发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救助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如果被保人身故时,并不满足合同中的赔付条件,那么也不会赔付保额。

储蓄型重疾险,顾名思义,通常指的是:含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

人固有一死,不管是重疾,意外,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最后你所购买的保额,总是会拿到手里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02  消费型的优缺点

消费型重疾险,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

同一款产品,定期显然比终身便宜。选择不带身故责任,通常又比带身故责任便宜30%左右。

如果买不带身故责任消费型重疾险,那么就要做好这样的准备:万一身故情况不在重疾范围内、或者没有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无法赔付保额。

发生这种极端情况时,按照合同约定,大部分消费型重疾险是退还已交保费,或者退回现金价值。

2020年修订版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所规定的28种重疾,只有3种疾病是确诊即赔的,这三种疾病是:恶性肿瘤——重度、严重三度烧伤、多个肢体缺失。

除此之外,其它的25种,都是有限定条件的,比如时间限制、手术限制。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对疾病确诊时间要求180天以上。

严重慢性肾衰竭,对规律性透析治疗的时间要求至少90天。

深度昏迷,要求持续使用呼吸机及其它生命维持系统96小时以上。

打个比方,一个人加班时突然心梗,倒地死亡,那么他买的这份消费型重疾险按照条款是否可以赔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本就来不及做心电图检查,也就无法达到赔付标准了。


03  储蓄型的优缺点

储蓄型重疾险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贵。

当我们在谈论一个东西贵的时候,其实有2种意思,一个是指这个东西本身是值钱的,所以价格比不值钱的东西高;另一个是指这个东西价格偏高,与它的实际价值不相符。

储蓄型重疾险的贵,实际上就是第一种。在我看来,带身故责任的这个功能是值钱的。

因为赔付的确定性。储蓄型重疾险,你最后总是会拿到它的保额,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是,基本上目前大部分的储蓄型重疾险,重疾和身故责任是共用保额的。假如赔付了一次重疾,那么身故责任自动失效,以后不会再赔付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身故责任,重疾发生过一次后,轻症、中症的责任也会自动失效,同时保费豁免。

这其实也符合重疾险产品的开发逻辑,用于康复疗养的初衷。

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加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的二次赔付,在重疾赔付过一次后,人的身体情况很难再买到合适的健康保险,起码还有一两个高发重疾,依然还在保障范围内。

讲了这么多,相信你对消费型和储蓄型的基本形态有个清晰脉络了。

如果看完了这篇文章,依然还不知道怎么买。

那么我会建议你,先算保额,再看保费,最后无脑套用下面的公式。

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买贵的(储蓄型重疾),不会错;

预算不太充足的情况下,储蓄型和消费型搭配起来买;

预算很紧张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先上车吧,切记一定要搭配一份定期寿险。

ove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