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精髓

【摘錄繼續】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中庸”一詞正是源自《中庸》,作爲儒家道德行爲的最高標準,它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爲“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中庸指的不是平庸,而是不偏不倚沒有邪念的“誠心”,它是一個方法論上的概念,“中庸”的態度可以防止工作中過與不及的錯誤做法,總攬全局,達到一個好的預期。


《中庸》經典語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谷園解讀:對於怎樣學習、做事,或追求真理,古人用這一句話就寫絕了,後人再寫不出比這更概括、更全面、更有影響力的話來了。


博學之。要廣博地學習。就像法官斷案不能只聽一面之辭,原被告雙方的話都得認真聽,還得聽一下方方面面相關人員的說法,這樣纔可能接近案件的真相。我們學習儒家思想,同樣不能狹隘了,要對諸子百家乃至西方哲學、宗教,都有大致的瞭解,才能喫得透儒家。培根講,經驗豐富的人可以處理好一些事情,但綜觀整體,運籌全局,惟有博學之士才能做得到。


審問之。這個“審”字的意思近於檢查、發現問題。荀子講,“審,謂詳觀其道也”。要善於跳出圈外,審視自己在做的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向人請教。


慎思之。這個“慎”字的意思是強調思考要周密、嚴謹、小心,小心什麼呢?小心失敗、小心危險,要安全第一,生產第二。


明辨之。明辨什麼?辨是非、黑白、美醜、善惡、對錯、陰陽等等。有種說法,人生成敗在於選擇,選擇大於努力。一件事,你選擇錯了,越努力,失敗越徹底。


篤行之。就是堅持做,大膽做,虔誠地心無旁鶩一往無前地做。學、問、思、辨,如果不做也是一場空,要學以致用,要揮灑汗水,要開花結果,要收穫現實的成功與幸福,要讓這世界因你而不同!另外,如《史記》所講,“斷而敢行,神鬼避之”。行動力強的人善於把生米做成熟飯。這時,原有的博弈局面被打破,外部環境和路徑都變化了,原本不行的,也變成行的了。


(本文選自谷園國學勵志系列第一部《人生四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