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數學學習

古希臘時,哲人們即指出數學是我們理解和認識世界的一個理智的工具。學習數學這門學科可以培養人們思考、分析等綜合能力。

故大家從小學起就開始學習數學,但很多人接受了若干年的數學教育後,最後收穫的成果卻只有基礎計算能力。大部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也將數學定義爲枯燥難懂的學科,直至結束學業時,從數學學習訓練中也未真正得到邏輯思維、分析實踐等綜合能力上的提升。

那我們回到原點,數學這門學科要怎樣學?當然每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方法是存在差異的。作爲基礎學習者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相關問題。

如何跟小孩子去交流,最好的方法是用他們能懂的語言,通過講故事來說如何學數學,也許會是個好方法。

數學是條山谷,帶領孩子們進入時,會給每個孩子發個地圖(課本),每走一步前,先爲他們指出地圖上的位置,讓其先熟悉地圖上的基本信息,找出關鍵點,例如要求找出向前走多少米要轉彎等信息,這就是通常的課前要求即預習,這是數學學習的開端即與數學見面達到認識。

完成這步後,嚮導(老師)會按地圖上的指出的軌跡帶領孩子們進入數學山谷實際走一遍,並提示孩子方向及關鍵信息,這便是課堂講解環節,形象地講就是孩子們緊跟嚮導完成對路徑、方向、方法的記憶。至此,孩子們完成了識別和記憶兩個過程。很多孩子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不在前行,且自認爲已經記住了並假定自己完全學會了。這便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最常見的問題,即一聽就會,一做就錯。通過上面的描述,問題很清晰,原因是數學學習進入識記階段,那只是開端而非結束。

跟着嚮導走一遍後,下一步是獨自退回入口自己獨立按照即定軌跡再走一遍(即複習)。在孩子自己獨立走時,要邊走邊回憶“復現”關鍵點,自己做好標記。一次如果未能完整:復現”應將遺漏點多次“重現“直至記住。只有這樣孩子才臺走到熟悉、理解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裏去體會每一步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每個點相互之間有怎樣的邏輯聯繫。

有了更正的熟悉和理解,孩子才能走到“應用”這一步。“應用”即孩子將離開向導的幫助,獨立發現並面對問題去解決。進入這個環節後,很多孩子會出現“即使會也做不對的情況”,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活就是多練習、反覆實踐,並在實踐中總結(錯題)經驗,熟能生巧最後獲得成功。

小學數學的學習重在習慣的培養,每一步都夯實,學習的步驟不能少,練習要有章法,只有這樣才能爲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才能走得更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