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关于人性的3个真相,看完倒吸一口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小时候看聊斋,总是被里面的狐鬼花妖吓得不敢睡觉。

恐怖、惊悚,是对它的第一印象。

可长大后再看却发现,狐鬼花妖只是表象,作者蒲松龄真正想传达的另有深意。

或抨击科举制度,或反抗封建礼教,或歌颂自由爱情,或写尽人生百态。

在这些或长或短的奇异故事中,我悟到了关于人性的三个真相。

01

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河北广平有个姓冯的书生,风流倜傥,放浪不羁。

一天,冯生外出,偶遇到一位身着红衣的漂亮少女。

那位少女名叫辛十四娘,是一只化作人形的小狐狸。

冯生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在外祖母的帮助下,顺利迎娶了辛十四娘。

当时,县里有个姓楚的公子,和冯生是小学同学。

听说他娶了一个狐妇,便差人送来请帖,邀请冯生到家赴宴。

但辛十四娘劝告冯生说,这人面相凶恶,不宜和他交往。

因此,冯生没有赴约。

谁知,第二天楚公子直接来了,责备冯生无故爽约,并拿出自己的新诗给冯生看。

冯生在评论中加以嘲笑,这让楚公子心怀不满,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在一次考试中,楚公子中了第一名,冯生屈居第二。

楚公子很高兴,邀请冯生一起聚餐,冯生婉拒不了,只好赴宴。

在宴会中,喝得有点醉了的冯生讥笑楚公子:

“你到现在还以为是你的文章做得好才考取第一的吗?”

楚公子听完他的这番话,气得说不出话来。

酒醒后的冯生,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不安地说:

“你真是个轻薄之人!

这种轻薄的态度,去对待修养很好的人,那就是缺德;

去对待品德很坏的人,那就要招祸。”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日子里,楚公子天天想法子报复冯生。

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楚公子把冯生灌醉,然后污蔑他杀死了人。

冯生屈打成招,被判处绞刑。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

冯生为了图一时的嘴上痛快,口无遮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如果不是辛十四娘为他四处奔走求情,他早就命丧黄泉、一命呜呼。

成年人的世界里,人心难测,与其多言,不如沉默。

而管住了自己的嘴,也就守住了自己的风水。

愿我们都能,守住心,管好嘴,好好说话,用心做人。

02

未经他人苦,莫笑他人穷

辽阳人武承休,喜欢交朋友,所交朋友都是知名人士。

有天晚上,他梦见有人告诉他说:

“你结交的朋友遍及海内,都是一般泛泛的交往,只有一个人能够和你共患难,那人就是田七郎。”

武承休醒后,便向朋友打听,得知田七郎是东村一个猎户。

他赶忙去田七郎家里访问,并和田七郎坐着聊了会儿。

临走时,他送给田七郎一些钱,但田七郎怎么也不肯收,也不肯交他这样一个朋友。

武承休很喜欢田七郎这个朋友,三番五次亲自前来邀请他,还以买虎皮为由给了他一些钱。

田七郎不想平白接受别人的恩惠,于是带着干粮进了深山,经历了几天几夜,终于打到了一只老虎,并把整只老虎都送给了武承休。

本以为,田七郎和武承休之间,两不相欠了。

可谁知,田七郎在一次打猎中,惹上了人命官司。

武承休用了许多钱摆平了这件事,一个月后,田七郎终于被放了。

自此,田七郎便与武承休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武承休家中,有许多仆人。

其中有个叫林儿的,调戏他的儿媳妇,并仗着有人撑腰,往武家泼脏水。

武承休气不过,前去理论,却因这件事连累自己的叔叔惨死,而他也差点死在狱中。

田七郎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把武承休的仇人都解决了,之后自尽了。

可以说,田七郎用自己的生命,报了武承休之前的恩惠。

这个故事最令我触动的,是文中的这样一段话:

“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

以德报德,重情重义,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武侠小说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可是,人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贫富差距之别。

富人可以用钱财报答恩情,穷人只能用义气来报答恩德。

而这种义气,有时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这是作者蒲松龄对古代忠义思想的反思,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警醒。

它告诉我们,不要只把目光停留在那些光鲜亮丽的有钱人上面,还应该注意到那些拼了命努力生活的打工人。

这个世界是参差不平的,并不是所有人一出生都含着金汤匙,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

而我们的眼睛,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

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大众和底层。

03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让别人为难

明朝宣德年间,宫里盛行斗蟋蟀,所以宫中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大量的蟋蟀。

陕西华阴有个县令,为了讨好上司,揽下了供应蟋蟀的任务。

于是,县令责令乡里,乡里责令差役,差役责令老百姓,来完成上缴蟋蟀的重担。

有一个叫成名的穷书生,不幸被选中了。

而被选中的代价是,不到一年,他的家产就全赔光了。

可是,征缴蟋蟀的任务又派下来了,成名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妻子带着钱,去求一个巫婆的指点。

巫婆扔出一张纸片,上面画着一座土山,山下荆棘丛中伏着一只蟋蟀。

成名根据巫婆的指示,去后山寻找蟋蟀。

终于,捉到一只特别漂亮的蟋蟀。

喜出望外的成名,精心照料着它,只等着限期一到,把它献给官府。

可谁知,他9岁的儿子,偷偷打开盖子,蟋蟀趁机跑走了。

最后,费劲力气把蟋蟀捉住时,它的腿折了,肚子也破了,很快就死了。

儿子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跳井自杀了。

夫妻俩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呆呆对着墙角不说话。

晚上,成名准备给儿子下葬,无意中摸到儿子身上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

半夜,儿子果然活过来了。

更惊喜的是,第二天早上,蟋蟀回来了。

只是,回来的这只,并不像先前的那只,这只又短又小,却非常善斗。

县官奖赏了成名,并把它献给了抚军,抚军大悦把它献给了皇上。

皇上十分高兴,下令赏给抚军骏马、锦衣和绸缎,抚军重重赏赐了成名。

没过几年,成名就拥有了良田百倾,楼台万所,牛羊数千。

故事虽然到这里结束了,但作者蒲松龄在故事结尾写的话却让人深思: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这句话,在蒲松龄那个时代,有另外一番深意。

但对我们来说,这句话其实也在传递着这样一个道理:

为人处事,不让别人为难,是人性最大的善。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但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不妨多想一步,这样做会不会让别人难堪,让他人为难。

人生在世,谁也不易。

真正的强者,不会让弱者为难,更不会让他人难堪。

04

作为蒲松龄一生的心血,《聊斋志异》这本书共有400多篇故事。

而每一个故事,都值得用心去咀嚼,去体味。

虽然作者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在书中所传达的精神一直都在。

可能,每个人在翻阅《聊斋志异》时,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只要,有所悟,有所得,这样就足够了。

阅读的魅力,不就是这样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