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關於人性的3個真相,看完倒吸一口氣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這,是郭沫若對《聊齋志異》的評價。

小時候看聊齋,總是被裏面的狐鬼花妖嚇得不敢睡覺。

恐怖、驚悚,是對它的第一印象。

可長大後再看卻發現,狐鬼花妖只是表象,作者蒲松齡真正想傳達的另有深意。

或抨擊科舉制度,或反抗封建禮教,或歌頌自由愛情,或寫盡人生百態。

在這些或長或短的奇異故事中,我悟到了關於人性的三個真相。

01

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

河北廣平有個姓馮的書生,風流倜儻,放浪不羈。

一天,馮生外出,偶遇到一位身着紅衣的漂亮少女。

那位少女名叫辛十四娘,是一隻化作人形的小狐狸。

馮生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並在外祖母的幫助下,順利迎娶了辛十四娘。

當時,縣裏有個姓楚的公子,和馮生是小學同學。

聽說他娶了一個狐婦,便差人送來請帖,邀請馮生到家赴宴。

但辛十四娘勸告馮生說,這人面相兇惡,不宜和他交往。

因此,馮生沒有赴約。

誰知,第二天楚公子直接來了,責備馮生無故爽約,並拿出自己的新詩給馮生看。

馮生在評論中加以嘲笑,這讓楚公子心懷不滿,兩人不歡而散。

後來,在一次考試中,楚公子中了第一名,馮生屈居第二。

楚公子很高興,邀請馮生一起聚餐,馮生婉拒不了,只好赴宴。

在宴會中,喝得有點醉了的馮生譏笑楚公子:

“你到現在還以爲是你的文章做得好才考取第一的嗎?”

楚公子聽完他的這番話,氣得說不出話來。

酒醒後的馮生,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不安地說:

“你真是個輕薄之人!

這種輕薄的態度,去對待修養很好的人,那就是缺德;

去對待品德很壞的人,那就要招禍。”

果不其然,在之後的日子裏,楚公子天天想法子報復馮生。

終於找到一個機會,楚公子把馮生灌醉,然後污衊他殺死了人。

馮生屈打成招,被判處絞刑。

常言道:“福從口入,禍從口出。”

馮生爲了圖一時的嘴上痛快,口無遮攔,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

如果不是辛十四娘爲他四處奔走求情,他早就命喪黃泉、一命嗚呼。

成年人的世界裏,人心難測,與其多言,不如沉默。

而管住了自己的嘴,也就守住了自己的風水。

願我們都能,守住心,管好嘴,好好說話,用心做人。

02

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

遼陽人武承休,喜歡交朋友,所交朋友都是知名人士。

有天晚上,他夢見有人告訴他說:

“你結交的朋友遍及海內,都是一般泛泛的交往,只有一個人能夠和你共患難,那人就是田七郎。”

武承休醒後,便向朋友打聽,得知田七郎是東村一個獵戶。

他趕忙去田七郎家裏訪問,並和田七郎坐着聊了會兒。

臨走時,他送給田七郎一些錢,但田七郎怎麼也不肯收,也不肯交他這樣一個朋友。

武承休很喜歡田七郎這個朋友,三番五次親自前來邀請他,還以買虎皮爲由給了他一些錢。

田七郎不想平白接受別人的恩惠,於是帶着乾糧進了深山,經歷了幾天幾夜,終於打到了一隻老虎,並把整隻老虎都送給了武承休。

本以爲,田七郎和武承休之間,兩不相欠了。

可誰知,田七郎在一次打獵中,惹上了人命官司。

武承休用了許多錢擺平了這件事,一個月後,田七郎終於被放了。

自此,田七郎便與武承休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武承休家中,有許多僕人。

其中有個叫林兒的,調戲他的兒媳婦,並仗着有人撐腰,往武家潑髒水。

武承休氣不過,前去理論,卻因這件事連累自己的叔叔慘死,而他也差點死在獄中。

田七郎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把武承休的仇人都解決了,之後自盡了。

可以說,田七郎用自己的生命,報了武承休之前的恩惠。

這個故事最令我觸動的,是文中的這樣一段話:

“受人知者分人憂,受人恩者急人難,富人報人以財,貧人報人以義。”

以德報德,重情重義,一直以來,都是古代武俠小說所宣揚的主題思想。

可是,人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有貧富差距之別。

富人可以用錢財報答恩情,窮人只能用義氣來報答恩德。

而這種義氣,有時候是以生命爲代價的。

這是作者蒲松齡對古代忠義思想的反思,也是對我們現代人的警醒。

它告訴我們,不要只把目光停留在那些光鮮亮麗的有錢人上面,還應該注意到那些拼了命努力生活的打工人。

這個世界是參差不平的,並不是所有人一出生都含着金湯匙,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爲最基本的生存而掙扎。

而我們的眼睛,除了平視或仰視,更應該經常俯視。

俯視疾苦和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俯視大衆和底層。

03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讓別人爲難

明朝宣德年間,宮裏盛行鬥蟋蟀,所以宮中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大量的蟋蟀。

陝西華陰有個縣令,爲了討好上司,攬下了供應蟋蟀的任務。

於是,縣令責令鄉里,鄉里責令差役,差役責令老百姓,來完成上繳蟋蟀的重擔。

有一個叫成名的窮書生,不幸被選中了。

而被選中的代價是,不到一年,他的家產就全賠光了。

可是,徵繳蟋蟀的任務又派下來了,成名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妻子帶着錢,去求一個巫婆的指點。

巫婆扔出一張紙片,上面畫着一座土山,山下荊棘叢中伏着一隻蟋蟀。

成名根據巫婆的指示,去後山尋找蟋蟀。

終於,捉到一隻特別漂亮的蟋蟀。

喜出望外的成名,精心照料着它,只等着限期一到,把它獻給官府。

可誰知,他9歲的兒子,偷偷打開蓋子,蟋蟀趁機跑走了。

最後,費勁力氣把蟋蟀捉住時,它的腿折了,肚子也破了,很快就死了。

兒子知道自己闖了大禍,跳井自殺了。

夫妻倆呼天搶地,痛不欲生,呆呆對着牆角不說話。

晚上,成名準備給兒子下葬,無意中摸到兒子身上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

半夜,兒子果然活過來了。

更驚喜的是,第二天早上,蟋蟀回來了。

只是,回來的這隻,並不像先前的那隻,這隻又短又小,卻非常善鬥。

縣官獎賞了成名,並把它獻給了撫軍,撫軍大悅把它獻給了皇上。

皇上十分高興,下令賞給撫軍駿馬、錦衣和綢緞,撫軍重重賞賜了成名。

沒過幾年,成名就擁有了良田百傾,樓臺萬所,牛羊數千。

故事雖然到這裏結束了,但作者蒲松齡在故事結尾寫的話卻讓人深思: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

這句話,在蒲松齡那個時代,有另外一番深意。

但對我們來說,這句話其實也在傳遞着這樣一個道理:

爲人處事,不讓別人爲難,是人性最大的善。

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但我們在做一件事時,不妨多想一步,這樣做會不會讓別人難堪,讓他人爲難。

人生在世,誰也不易。

真正的強者,不會讓弱者爲難,更不會讓他人難堪。

04

作爲蒲松齡一生的心血,《聊齋志異》這本書共有400多篇故事。

而每一個故事,都值得用心去咀嚼,去體味。

雖然作者早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在書中所傳達的精神一直都在。

可能,每個人在翻閱《聊齋志異》時,都會有自己的解讀。

只要,有所悟,有所得,這樣就足夠了。

閱讀的魅力,不就是這樣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