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愛情重新返回?這幾點從同質化社會中吸取的教訓,值得參考 1. 創造距離 2. 目光和聲音 3. 多傾聽 4. 接受差異,而非消除差異 5. 創造驚喜 6. 接受悲傷,肯定消極情緒的價值 最 後

同質化社會下,人們越來越自戀,導致愛情的發生也越來越難。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跟大家詳細聊了同質化社會下爲什麼越來越難愛上別人:

爲何越來越難愛上別人?同質化社會下,「他者」逐漸消失

愛情如此“麻煩”,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爲什麼我們依然需要愛情?

儘管愛情“麻煩”,但它可以對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加快我們的成長。

那今天,就從之前提及到的原因着手,談一談在當今同質化的背景下,如何讓愛情重新返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 創造距離

如今,空間已經不再是交際的障礙,在隨時可以通過微信或電話找一個人的時代,對方永遠是那麼的觸手可及。很多人一旦戀愛,便恨不得與對方保持24小時的緊密聯繫。

表面上這方便了溝通,增加了愛情發生的概率,但實際上這種“零距離”交際很容易會摧毀激情之愛。

“可望不可即”的狀態才最容易激發浪漫的激情之愛。

李銀河說過,現代社會所謂的“愛情”,其實起源於十三世紀,當時歐洲實行長子繼承製,於是那些沒有頭銜、繼承不了財產的幼子便選擇浪跡天涯。當他們走到一個城堡,看到貴婦人在窗後若隱若現、可望不可即時,一種激情之愛便油然而生。

相對之下,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發生的傳統婚姻,則很少會發生這種激烈又浪漫的愛情。

比較兩者可以看到,其中距離是一個重要的要素。距離,可以很好地激發人的想象力。

因此,要想浪漫的愛情發生,不妨試着創造一點距離感,例如:

  • 相對於在微信上的頻繁聯繫,可以嘗試用其他更“原始”的方式代替,例如短信,甚至寫信;
  • 保持恰當的見面頻率,不要太頻繁;
  • 即便同居,也保持距離,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獨處時間

當然,距離只是一個輔助條件。要是一段關係只有依靠距離才得以維持,而當沒有距離就沒有感覺的時候,這段關係也是不牢固的。

2. 目光和聲音

之前說到過,目光和聲音,都是“全然他者”的象徵,是通往“他者”世界的大門。

在使用文字聊天時,我們看到的歸根到底只是一個個了無生氣的像素點,而我們所有的情感和思想都集結在其中。

但文字的作用是十分侷限的,還有很多的思緒和感受是無法被文字描述的,並且不同的人對文字的解讀很容易產生差異,所以單純地靠發信息進行溝通,很容易發生誤會。

這種情況下,哪怕互發再多的文字信息,也很難產生真正的“關係”,頂多只是一種表層的“連接”。

而目光和聲音,則可以展現更多單純用文字難以表達的內容,它們是“心靈的窗戶”,是身體的符號,代表一種活生生的存在。

因此,在常見的溝通方式中,親切感程度:見面>視頻>語音>文字

這相信大家平時也有所體會:要是對方發個語音,當聽到ta的聲音時,會讓人頓時感覺距離拉近了,更加親切。

所以,在不方面見面的情況下,最好用語音、電話、視頻等溝通方式代替文字。更何況文字是一種“異步通信”,容易讓人全天候分心,視頻和語音則可以讓人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對方身上。

總之,多暴露彼此的聲音和目光,有利於產生更深入的連接。

3. 多傾聽

喜歡說的人總是會願意聽的人多,尤其是當下強調自我感的社會。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對話中是不是容易談論自己的情況多於瞭解別人呢?

但傾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自我的消融、對他者的接納和開放,這可以讓我們更好更深入瞭解對方,也讓對方感覺到愛和友善。

那如何傾聽他人呢?

傾聽也是一門藝術。其中的一個重點是:放下評判。

把心全然放在對方身上,傾聽ta的語言,感受ta內在的情感和需求,但不要急於去貼標籤,少說“是什麼”,多問“爲什麼”。始終抱着好奇、耐心、關心、開放的態度,去了解真實的ta。就如大海一樣去包容對方的一切。

《他者的消失》這本書中就把這種傾聽的藝術比喻成“呼吸的藝術”

傾聽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對他者的友好吸納是吸氣,但並非將他者吞併,而是容納、庇護他者。傾聽者清空自己。他成爲無關緊要者。

傾聽者對於評判是非常剋制的,彷彿每一個評判都等同於一種偏見,這偏見很可能就是對他者的背叛。

而當對方感到自己得到充分的傾聽時,氣氛也會變得更加輕鬆,ta也更容易袒露真實的自己。也只有在充分傾聽和理解的基礎上,溝通才有可能更有成效。

所以,放下自我吧,嘗試去傾聽他人。通過傾聽,學會包容和理解,學會愛。

4. 接受差異,而非消除差異

同質化社會的特徵之一是差異越來越被排除,人們否認與自己相異的觀點、態度、行爲。表面上大家都在追求個性,可是這種個性又慢慢趨向一致。

這種情況下,身邊的環境就慢慢變成了一個迴音室,圍繞着的都只有自己能接受的東西。

而要想讓愛情重新燃起,承認和接受差異的存在很重要。這也是親密關係中一個很大的重點。很多矛盾就是因爲差異而引起的,哪怕是小到如“應該喫什麼口味的菜”“傢俱應該怎麼放”這樣的問題。

實際上,差異可以讓我們的視野擴大,給我們帶來全新的眼界。我們的世界其實都很小,一味地規避差異只會讓各自的世界越來越小;只有放開心胸,纔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讓1+1>2。

那如何處理差異呢?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把“他怎麼可以這樣”變成“他爲什麼這樣”。通過傾聽和觀察去感受對方行爲背後的根源,設身處地理解ta;

2、差異要是隻是日常瑣碎小事,其實可以選擇多多讓步;而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事情,則應該進行溝通和協商;

3、有時候,關係好比事情的正確更重要。並且把目光放長遠,自己所執着的那些東西往往並不算什麼。

5. 創造驚喜

在人們的感官不斷受到各類刺激的消費娛樂社會中,一切都是那麼唾手可得,於是驚異感和想象力也慢慢減退。

這造成了很多影響,其中一點便是讓性退化成了色情,變成赤裸肉體的「機械運動」。因爲性和愛強調的是激情、想象力、失控感、趣味性。

所以,恰當地創造驚喜吧。

例如:帶ta去一個富有藝術情調的咖啡廳、一次精心準備好的晚餐、一張提前買好的旅行機票、寄上一份手寫情書……

當然,要創造驚喜,也需要我們平時對對方細心的觀察和感受。

6. 接受悲傷,肯定消極情緒的價值

在向他人完全敞開的同時,也潛藏着被傷害的風險。這也是很多人逃避愛情的理由。

但悲傷和衝突是有價值。它可以映射出我們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也正是對沖突的處理,我們才變得成熟,心態也漸漸變平穩。

因此,對於一段關係,比起努力維持以求白頭偕老,更重要的是從中的學習和成長,例如學會接受,學會溝通,學會獨立,學會關愛……

這樣,甚至最後分手其實也不可怕。只要總結教訓,所有的經歷都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不一定要兩廂情願、白頭偕老纔是幸福美好,只要愛過,哪怕是單戀,也是美好的。

因爲愛情自身就是圓滿的,愛不在身外,只存在於心中。

最 後

最後總結一下文章內容。

從愛慾逐漸消亡的「同質化」社會中吸取教訓,可以得出想要讓愛情重新返回,不妨試試這麼做:

  • 恰當創造距離;
  • 加強肢體語言的交流,感受彼此的目光和聲音;
  • 學會傾聽對方,帶着包容、接納、開放的心;
  • 接受差異,而不是消除差異;
  • 時不時創造小驚喜;
  • 矛盾、衝突、悲傷等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它們是成長的必須。

美滿的愛情更多是被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被發現的。只要用心去培養,我們都可以擁有愛的能力。

因此,把心打開吧,走出去,迎接他者,勇敢地去愛。

我是G小姐,公衆號「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瞭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啓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