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美景只會拍照,我們就失去了真正的感受力 1. 拍照的瘋狂 2. 因爲感受力的缺失,所以才忙着記錄

移動設備的發達,讓人們有了隨時拍照的便利。現在,每當遇到什麼好的景觀或新奇的事物,馬上拿出手機拍照記錄是十分常見的事情。照片,就是自己去過或經歷過的標誌。

1. 拍照的瘋狂

曾經,我在暑假期間到黃果樹瀑布旅遊,當時讓我記憶尤深的除了那裏的人頭湧湧,還有一大片的相機——即便人擠人,也阻擋不住人們拍照的熱情,他們不停地尋找最佳角度,拍完便走,輪到下一波人繼續擺拍,讓人覺得似乎瀑布存在的意義就只是做照片的背景。

到現在,很多所謂的網紅打卡地,例如博物館、書店、藝術園、咖啡館、田野、花園,人們去到這些地方思考的往往也是如何才“拍得好看”。“打卡”其實就等於拍照。一個地方是否值得去,就在於“出片率”高不高,而不是這個地方本身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而有時,也並不需要太過出衆的景觀,樓梯、家裏、地鐵,都可以成爲“出片”的場所,只要留心,“拍拍拍”便可以無處不在。

之前就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上海的武康路在成爲熱門的網紅打卡點後,網紅們除了在外面拍攝外,還會用盡渾身解數,溜進居民樓,在破舊的房子裏拍照,讓當地居民感到不滿。

所謂的旅遊,很多時候就只是換一個地方拍照而已。化個精緻的妝,擺好姿勢,各種角度來一張,然後花上整天時間研究怎麼修得好看,最後上傳到社交軟件,時不時看看有多少人點了贊,以獲取自尊心的滿足——這甚至是旅遊最大的樂趣

甚至,哪怕這次體驗並不如意,被擁擠的人流和糟糕的服務體驗弄到一臉失望,但還是會修出精美的圖片曬出來,以呈現一種“我過得很精彩”的感覺——可以看到,這時的照片甚至也不是爲了“記錄美”了,而只是單純地爲了“曬出美的幻象”。

比去過一個地方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去過”。

2. 因爲感受力的缺失,所以才忙着記錄

約翰·羅斯金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家,他從小就對美和擁有美有着濃厚興趣。

他認爲,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就是對美做出反應並渴望擁有它,拍照和購買紀念品便是典型的方式。畢竟美是短暫的,拍照可以讓我們稍微緩解即將失去一幅珍貴圖景的焦慮。

在照相機剛流行的19世紀,羅斯金也體會到攝影帶來的便利和逼真。但他很快就意識到攝影的問題:

使用者們不是把攝影作爲積極而有意識的觀察的一種補充,相反,他們將它作爲一種替代物,以爲只要有一張照片,自己就把握了世界的一部分。

最初,拍照是爲了讓我們更好地記錄,作爲對美的感知的補充工具。但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拍照,卻恰恰是因爲感受力不足。照相機讓我們以爲,只要拍下照片,我們就完成了所有功課,美就收歸囊中了。照片,取代了我們切身處地的觀察和感受。

當代瑜伽士薩古魯說,我們對待生命可以有兩種態度:一是記錄,二是體驗。前者是渴望用各種方式記錄下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如拍照、錄像;後者是投入到生命當中,全身心地體驗每一件事情。

爲了更好說明這兩者的區別,薩古魯舉了一個例子。

一次,他在土耳其坐熱氣球,旁邊一個熱氣球站滿了拿着相機拍照的日本遊客,但其中一個由於只顧着拍照沒注意,直接從50英尺的高空摔了下去。對此,他說道

我敢肯定,他一張照片也不需要,就會終身記得這次體驗。

因爲任何事情於你都不是一次真正的體驗,所以你會想記錄下每件事情。

當用記錄的態度對待生命時,我們就像生命的旁觀者;當專注於體驗生命時,我們才變成生命的主角。用拍照代替感受,就如用拍下文字來代替看書。到頭來一堆照片來證明自己“去過”、“看過”,別無所有。

要想真正感受生命、體味美好,我們必須要全然地投入其中。如果這時的體驗足夠讓我們震撼,拍照或許就會顯得多餘了。

(下篇再續)


我是G小姐,公衆號「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瞭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啓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