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味兒

晚飯後,我到小區花園試新買的毽子。某多平臺上買的毽子,毛太輕,風太大,我的腳沾不到幾下毽子,反而象是踢足球一樣,滿花園的追逐它。

這時,我聽見花園裏在健身器材的大媽們聊天,“今天夠冷的啊。”,“是啊。”等等類似家常扯閒篇的話一句接一句,直到“………這時候穿裙子”,“咳,誰冷誰知道”這種義正言辭的句入到我的耳朵,我看了我快到腳踝的裙子,才意識到,我成爲了她們聊天的素材之一。這也是我爲什麼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人多就嘴雜。

你也不能說這樣不好,畢竟作爲只是遛彎纔在一起聊天的大媽們,說夠了彼此的家長裏短,在無事發生的每一天,隨機在路上抓去聊天素材,是融入她們羣體的方式。同時,也正是這種讓人厭煩的獲取信息的方式,成爲了朝陽大媽們發揮自己作用,幫助打擊犯罪的有利條件。

她們之間的交往不同於親人之間的牽絆,也不同於同事之間的計較,更不同於友情之間的依靠。她們這種人際交往方式更像是結成聯盟,既親密又浮於表面,帶着一股濃濃的市井味。

有一次,我在取快遞的路上,遇見飯後遛彎的兩位阿姨,一位說:“你知道怎麼回事?那誰誰誰是一兒一女。”,你以爲是一個話題的開始,結果,另一位阿姨說:“嘿!真好!”,兩人就分頭而走,各回各家了。我在後面看得目瞪口呆,這對於強迫症的我來說,不說一句“走了啊,回家了,拜拜”等等類似結束語的話,這聊天就不能算結束啊。沒想到,這兩位阿姨像是江湖女俠一樣乾脆,利落如風,正如那句“相識於江湖,相忘於江湖”,當然,這只是她們之間的默契,並不會因爲沒有說一句再見就相忘,而是她們心裏清楚,明天,就這個點,還是老地方見。

這種既要交換一些個人隱私,家長裏短的悲喜,又要對社會時事,街坊四鄰瞭如指掌的複雜人際交往,多存在於退休前後的中老年羣體,這時的她們擁着一定的人生閱歷,有着大把時光和無處宣泄的情緒,同時,對人和人性也有着一定的經驗,看人至少能看出個七八。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情緒讓她們變成了一個個“作家”。如果你毫無靈感,不如試着跟飯後遛彎的大媽們聊聊天,各種人間悲喜劇素材油然而生。看到這句,也許有人該說了,你不是愛瞎寫嗎?你去找她們聊聊,尋找靈感。嘿嘿,我不行,我沒有故事素材跟她們交換。

想象一下,我要是往她們那堆裏一湊,人家問我:“你多大了,是幹什麼的啊?”,我說:“我30多了,沒爲社會做什麼貢獻,平時就好碼個字什麼的。”,人家說:“呦,那文章登了哪個報?出了哪本書啊?”,我說:“就網上發發,點擊率都不過10個人。”,大媽指定得上下打量我,眼神快速劃過說:“呦,你這樣可不行,那2號樓那誰還生兩女兒呢,前兩天跟她老公還打得跟仇人一樣,就因爲沒生個男孩,你這又沒給家庭做貢獻又沒給社會做貢獻的,你這可不行。”,然後白眼貼後腦勺上,再也不肯看我。另一個有女兒的阿姨聽了不樂意了,說:“生女兒怎麼了,生女兒多好啊,貼心小棉襖,還兩,雙保險,這得多暖和啊,都什麼年代了,還這思想呢。”,大媽聽了,趕緊擡手摸了阿姨胳膊一下:“咳,我覺得吧……不太行……”,然後腦袋偷偷向我轉回45度,她的餘光望向我,我頓時感到手足無措,只能從手中褶皺的塑料袋裏掏出了幾個蘋果,塞到大媽手裏,又塞給另一個阿姨幾個,然後說:“哎,今天超市好多果蔬特價,這蘋果特值。”,大媽拿着蘋果說:“唉呀,不要不要。”,我賠笑說:“您拿着吧,特價蘋果也不值幾個錢。”,這時,另一個阿姨說:“你這多少錢買的啊?”,還沒等我說蘋果的價格,大媽微笑着看我說:“嘿,我覺得吧,生女兒,行,多好啊。”,當然了,這段純屬我小人之心的想象,只是爲了自己逃離人際交往的藉口。

但是一件家裏的瑣事,提取幾個關鍵詞,足以讓她們在給你敘述時人物形象飽滿,故事跌宕起伏,這種能力是這些民間“作家”有的。之前買菜回來路上,聽見一個阿姨站在路口說誰誰家孩子不行,一套兩居室大兒子住着還不工作……後面二孩子的事沒聽見我就走過去了,巴不得自己長個順風耳把故事聽完。就在今晚,我準備跳繩的之前,聽見四個大媽遛彎時聊天說:“有一個老太太,老伴剛死,她就被送到養老院去了,她原本在家裏住得好好的……”。我的耳朵情不自禁地跟了過去,想知道然後呢,然後就是我耳朵聽力範圍有限。

當然,這是50歲到60多歲的阿姨們的市井人際交往方式。等到70、80歲的時候,基本就是各說各的,說話只是爲了發泄一下心中的情緒。因爲這個年齡的人,除了醫生,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聽她們說話了。自己的孩子等到自己70、80歲的時候,也不年輕了,也差不多50多歲了,生活的壓力,身體病痛的困苦,孩子上學工作的叛逆情緒,說不上要誰來安慰誰多一點。年輕的小輩們正在努力享受着屬於人生中最高光最樂觀的階段,老人們的喃喃話語,他們也根本靜不下心來聽,聽了也聽不明白這話裏所包含這人生的含量,因爲他們正青春,生活裏還充滿美好的夢想。

今天我碰到三個白頭髮的阿姨邊慢慢踱步邊聊天,有位阿姨說她走不動了,另一個阿姨說走不動啦,走不動了就回家。上個月,一羣坐輪椅的白髮奶奶們在曬太陽,其中一位老奶奶說:“活一天少一天了。”,這種讓人傷心的大不敬的話,只有她們這個歲數敢調侃自己,換了任何一個不屬於她們這個年齡段的人說了,那都是要挨嘴巴的。像她們這種心態,才叫真的活在當下,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如果第二天曬太陽時,又見到了彼此,她們滿布皺紋的臉上就會泛起笑容,所以她們這種交往方式更象是互助會,就是美劇裏那種靠聊天發泄情緒,然後彼此鼓勵的那種互助,當然,咱們這邊沒有這種形式的說法,按古語就叫“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但這種靠扯閒篇聊家常形式的羣分,是充滿着市井氣息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