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商場看到一件事之所想

今天去商場看見一個食品櫃檯前,有一個男人拿着手機邊對店員錄像邊激動的說着:“打電話給你們區域經理。”,店員是個女孩,因爲離得太遠,她迴應這個男人什麼我聽不清。但我離開商場,一直在想:她一個女孩遇到這種事情會不會害怕?或者,拋去性別身份,只作爲一個打工人,遇到這種客戶用激烈的態度邊錄像邊解決問題,應該怎麼去做?我好想回去問問她,最後是怎麼處理這種糾紛的。我不是閒的沒事,是真的很想知道,因爲如果換做是我,我估計當場會愣住,如果對方態度一直很激烈,我想我可能會哭出來。我也並不是完全要否認客戶維權爭取自己利益的行爲,只是面對衝突,我是茫然無措的。

我忽然意識到,雖然活了30多年,但如果按照長大成爲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按照身份證上的年月來算的生理年齡,而是知道怎樣面對社會,知道如何面對生活,知道如何解決生活中所產生的問題,按照這種計算方式來算是否真的成人了,那我還是個幾歲的“孩童”而已,這就是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區別。現在很多社會新聞發生後,網上的評論裏經常會發出“這也不懂?”,“這是巨嬰嗎?”,“這都不知道是傻子吧?”之類的話。確實,雖然我們年齡在一年一年的增長,但是我們的認知和能力並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自動獲取。當你的行爲認知與年齡不相符的話,就會被人發出這些疑問。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有些人雖然年齡不大,但是處理起問題卻猶如一個老手般遊刃有餘,處亂不驚,這看似成熟穩重的行爲下,其實是展現了他們的生活軌跡。他越對哪方面熟悉,說明接觸得越早,任何人的第一次都是不知所措,手忙腳亂的。這也是爲什麼人年紀越大越不敢做新的嘗試,因爲怕年紀大了,第一次失敗而慌張的樣子被別人笑話。所以有的人願意活在自己的蚌殼裏,躲避面對新的挑戰,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裏待着。很多事情他們不願意問爲什麼?怎麼辦?只要不要去做這件事就好了,那樣答案是什麼都與自己無關。但是,生活有時會跟你開很多玩笑,即使一次逃避了,但可以事事都逃避掉嗎?所以,現在的我特別好奇別人的人生裏遇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但我無法上前去問每一個人,他們最終是怎麼解決的,這樣別人會以爲我有病,無奈之下,我只能帶着很多疑問繼續自己前行,也許,只有當我解開這些問題答案的那一天才算真的長大了。也許,我這輩子也長不大,是個不會解決問題的“傻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