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吃︱吃顿软饭而已,还玻璃心自杀了……

1|

春秋战国养士之风兴起,孟尝君是第一人。孟尝君养士,舍得下本钱,宁肯倾家荡产也要让客人活得滋润,而且特别尊重,自己吃什么,客人就吃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适应性偏见”,什么事情一旦习惯了,就会逐渐适应。客人们每天被孟尝君宠着,慢慢地就觉得自己的待遇理所当然了。

有一天晚上,孟尝君招待客人一起吃饭。那时候还没有LED灯,都是烛光照明,房间里的光线就有明有暗。在这样的光线下,客人面前的饭菜看上去就不太一样。

传统的中餐是分餐制,每个客人面前放一条几案,挟菜喝酒就只能享用自己几案上的。

因为光线的明暗不一,一位客人就觉得自己饭菜和其他人不一样,遭受了区别对待,于是愤然离席。

孟尝君见状,赶紧跑过去,问明原委之后,赶忙端过自己的饭菜来给客人看,误会当场解除。

这事儿搁今天,顶多就是诚挚地道个歉:真不好意思,错怪您了。但战国时的士人不一样,特别要面子。这位客人是怎么做的呢?羞愧之下,居然拔剑自杀了!

2

纳尼?!有没有搞错呢,一点误会就自杀?还真的是这样,当时的士人,经常把尊严、然诺、信义,看得比生命还重。

《喻世明言》里记载着一个故事:汉代有一个书生叫做范巨卿,曾经和挚友相约,第二年的重阳节相聚,一同赏菊。

可是,因为约定的时间太久,范巨卿一忙,把这事给搞忘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重阳节已经迫在眉睫,水远山长,来不及了。

一个约会而已,爽约就爽约了呗,还能死人啊?

可范巨卿却不这样想,他听说人不能日行千里,鬼魂却是可以的,于是这哥儿们直接拔剑自杀,让自己的魂魄跑去践约。

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的士人精神,重尊严、重然诺、重信义,在今天已经非常稀缺了。在许多新闻事件中,作伪、说谎成了家常便饭,网上舆论也觉得没什么,有些人甚至拿着不是当理说。正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不过,太看重自尊,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顺理成章地,也就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于是,我们经常从典籍中读到,人们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杀或者杀人。这种风气,自然也很难说是值得肯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