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让自己手里多个工具

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在对外沟通,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自我边界意识比较强的一个人。恰好在看《武志红心理学课》,正如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是自恋,表现欲就是能够被人看见。



刚好借机把自己对于“自我意识”的理解在朋友面前秀了一把。


当我们说自我边界意识比较强,能不说话就不说话是其表现。如果要用心理学来解释,则是你小时候受过“伤害”,或者你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回应。因而你为了自我保护,把自己封闭起来,让自己处在可掌控的安全感下。


没想到这个朋友听了之后特别认同,还特别想知道怎么解决,好在课程里有给出,那就现学现卖。


解决办法有两个:

1、觉知。任何事都能够觉知,当你觉知到就像阳光照进了黑暗,被“看见”。有了觉知你才会下一步。觉知就是你知道这个行为是什么,背后产生的原因。


2、关系来抱持。通过关系来抱持,抱持我个人理解就是对一个人的关系的包容,但又不宠溺。比如父母对小孩那种,一般明事理的父母对小孩的爱都是抱持,小孩正是因为父母的抱持(心理学说是主要是母亲)关系才能从一元(与母亲关系)上升到二元(母亲之外还有父亲的关系)再上升到三元(父母之外还有他人)。只有走到三元,才能正常的社交,我们一般人都是走到三元。


当然不少人被抱持可能是恋爱期间的男女朋友、婚姻中的对象,当然也有其他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这些人到了长大成人还没被抱持,问题大概率小时候受到“伤害”,而父母多半是“元凶”。


虽然是现学现卖,但这个朋友觉得说到了心坎上,是认可的。


从这个事,让我对心理学有三个认识:

1、心理学是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成就自己。只有更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别人,自己和别人都能认识,成就自己只是时间问题。


2、心理学能为自己多个工具。常言道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怎么才能避免,那就让自己的工具箱有更多的工具,而不单单只有一把锤子。


3、应用才是王道。即便只是跟朋友闲聊,用现学现卖的刷了把存在感,对朋友的问题有启发,这个应用让我对自我边界意识印象深刻。最好的学习是应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