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深圳美食文化薈萃/2018.11

【序】以史爲筷,可嘗真滋味

杜甫發明了“五柳魚”流芳百世,甚至傳播度更盛過筆下詩句;梟雄曹操特別爲魏國美食寫下《四時食制》;孔子更是對美食有着苛刻要求的人,其提出的“八不食”對刀工、火候、衛生各方面都有着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更有李時珍以食養生、蘇軾撰寫《燉肉歌》等經典故事。

本書主要對名震全國的粵菜進行科普剖析,對明朝至今的各類美食進行分享,並以時間的中軸線作爲全書的脈絡,從多方面對鵬城美食進行探究,尋找美食原有味道以外的風味。

【第一部分 美食文化崛起】


第一章 美食文化的誕生:誕於戰亂,興於入侵

1)明朝:誕於戰亂的美食文化

鵬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初期用於抵抗倭寇而建,其坐落於深圳東部,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深圳僅僅是新安縣裏的一個小小村莊。直至1980年8月26日,深圳市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下成了經濟特區,小小的村莊彷彿一夜間聲名鵲起,成了盡人皆知的國際大都市。爲了紀念深圳的崛起,人們以“鵬城”作爲深圳的別名,寓意深圳如大鵬展翅般崛起。

近代以來,鵬城飲食成了深圳旅遊業的最主要部分,與廣府美食、潮汕美食等多地美食被國人統稱爲“粵菜”,同時也是嶺南飲食文化的中流砥柱。

史書記載,鵬城的飲食文化早在西漢時期便已有之。當時廣東地區被稱爲百越,其中鵬城位於百越地區博羅縣中,由於在西漢時期鵬城不歸中央朝政管轄,因此當地生活水平相對落後,地勢多以山林爲主,從而導致了當地人溫飽不繼,不得不以蛇蟲河鮮爲食。直至如今,鵬城依然秉承着無論飛禽走獸、蛇蟲鼠蟻均可食用的習慣。

2)清朝:西方文化下的完美蛻變

3)民國:走出廣東的鵬城美食


第二章 深入骨髓的基因

1)先祖流傳的飲食價值觀

2)脊背朝天均爲食

3)寧可喫無肉,不可飯無湯

4)清淡爲主的鮮嫩

5)無雞不成宴

6)海納百川取百家之長


》第三章 餐桌上的“老規矩”

1)鵬城飲食文化之源


2)祠堂千戶宴


3)上菜有先後


4)上菜位置和餐具位置


5)餐具的使用文化


》第四章 遠古時代的珍寶

1)元宵節的“禾花糯”

2)清明的“雞屎藤”

3)五月糉香流連

4)七姐水之妙

5)冬至必備蒸冬角

6)年糕慶年節

7)大鵬將軍宴

8)千年美食九大簋(guǐ)


【第二部分 從祖輩到現代】

》第五章 祖輩的茶道

》第十章 那一抹家鄉味

1)公明燒鵝

7)佛跳牆

【第三部分 蓄勢待發的互聯網時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