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貧困學子如何破繭成蝶

看貧困學子如何破繭成蝶

——讀《我從山中來》

《我從山中來》的作者謝玉光教授,1962年出生於湖南婁底,1979年以全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職長沙交通學院(現長沙理工大學),後又經商、辦廠、開辦農莊、開發中醫藥、創作文學作品等。

《我從山中來》是一部自傳體勵志長篇小說。作者以自己三年(1976—1979)的求學經歷爲原型,講敘了一個感人肺俯、催人奮進的真實故事。主人公阿難在這三年求學過程中,遭遇了種種艱難:父親過世,母親殘疾,阿難小小年紀不得不自食其力,掙工分,掙學費,三年高中,兩年半工半讀;高考恢復後,沒課本,沒複習資料,缺時間,缺老師,被極左派校長打壓,又遇上罕見的春荒,先是老師家斷糧,繼而自家斷糧、母親改嫁……阿難以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979年高考中以全縣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創造了一個在當地流傳很久的高考傳奇。

這個故事生動、真實地反應了當時社會貧窮的現實。我雖是八零後,但我父親恰與謝教授同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些故事,我從祖輩、父輩那兒聽得不少。“出工”、“計工分”、“挑腳”這些帶着時代烙印的詞彙,我雖不曾眼見,但在腦海裏做過千千萬萬回想象。爺爺奶奶常常講他們年輕的時候到大石山挑石灰,那時候的路還都是山路,幾十裏山路就這樣靠兩隻腳日夜不斷的行走。“紅薯”、“紅薯幹”、“蒸紅薯幹”這些現代的稀有食品、綠色食品,卻是那個缺衣少喫的時代象徵。據說,那時候我的伯伯喫完飯後,總是趴桌上,他的幾個姐姐會自覺地把碗裏的白米飯扒拉到他的碗裏。我爸爸在幾個表兄弟來家做客時,搬來一架梯子,爬上二樓,把藏着的紅薯幹全拿出來,待了客,害得奶奶大哭一場……那時的日子,真是苦啊!主人公阿難的日子比一般人還要苦,他的家庭原本就風雨飄搖,加上他的父親去世了,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貧困學子阿難是如何破繭成蝶,成爲一個時代的神話?

縱觀全書,阿難發奮讀書,一是因爲他心中有堅定的信念。

阿難堅信讀書就是他的使命,他就是要讀書的。阿難的命運轉折發生在他初中畢業考試那天。那天,天昏地暗、風雨大作,他的父親爲了護住幾本古書,被倒塌的磚頭砸死了。在父親看來,這些書裏纔有真正的學問,所以危急時刻他選擇了用生命護住了它們。臨終前父親囑咐母親一定要送阿難讀書。這些就堅定了阿難克服千難萬苦也要把書讀下去的信念。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聽爺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的心裏也有無限地對書本的渴求,我也以讀書爲樂。記得剛上學那會兒,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我就會在門前擺一條長凳,搬一把椅子,人們戲稱我那是“擺公案”。直到如今,我也常常就在餐桌邊看書、學習,各種書籍擺上半桌。鄉鄰們來家做客,往往以驚異的目光視之,意思是:怎麼教個小學那麼難,還用讀那麼多書嗎?對此,我都能坦然面對,並不尷尬。對書籍的渴望,怕是從伯伯那一聲嘆息中產生的。那時候,我該是十來歲的年紀,有天伯伯帶我去逛市場,來到新華書店。我央求伯伯給我買本作文書,伯伯付了賬以後,嘆息了一聲:“唉,又是十幾塊錢。”想來,那十幾塊錢應該是很貴的,我有一瞬的尷尬,從此就特別渴望能有看不完的書,工作以後,買書就方便了,不用經過任何人的同意,從不含糊。

二、搖窩裏起步的閱讀基礎

阿難是文科狀元,語文成績非常好。他寫的文章總是被老師作爲範文,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唸的,甚至還有文章被刊在學校的宣傳欄內,作爲學生風采的展示,被前去視察的縣級領導記住。畢業以後,阿難被推薦去做省長祕書,做過校刊的編輯,也從事文學創作的工作……這些都與他良好的閱讀基礎有關,他的閱讀不一般,那是從搖窩裏起步的閱讀,最有學問的“右派”六爺是他的早教老師。

記得前兩次謝教授爲我們講學的時候,就多次強調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例如:“語文很重要,語文中最重要的是閱讀。0至6歲是對孩子實施早教的關鍵期,6至16歲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做好了閱讀,將來就不用怎麼管,因爲故事本身具有教育的作用。”這些觀點都是謝教授從他自身的經歷和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得出的。

說到閱讀的意義時,書中借六爺之口表達的:“我這輩子倒黴,就因爲讀了那些古書,但話說回來,也正因爲讀了那些書,我才能在這個亂糟糟的世道活下來。”他還說大學文憑、官位、名譽、金錢,這些身外之外,他都曾經得到過,但這些東西既是別人給的,也很容易被人剝奪,唯有裝在自己肚子裏的學問,誰也偷不走,搶不走,它會源源不斷地給你活下去的勇氣、信心和快樂……

三、良好的學習方法

阿難也的確是個聰明的孩子,按書中的說法:“他是一塊讀書的料。”其實這與他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有關。從小開始的聽書活動,讓他學會了專注聽講。他會抓住重點聽,聽完後,他會在腦海裏快速回想一遍,檢驗有沒有把要點掌握紮實,最後他還會把這個故事一遍一遍地講述給別人聽。因此,儘管雷校長一再阻撓他們備考,他還是能利用勞動時間和同學們邊勞動邊複述,以增強記憶和理解。這種學習方法現在有個時髦的名字叫“費曼學習法”。

阿難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複習,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針對數學,他發現了數學學習就必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絕不能囫圇吞棗、貪多求快,更不能跳躍式的往前趕。儘管作文是他的強項,但他也絲毫不放鬆。他很明確:必須學會審題;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不能有語病和錯別字。他還嘗試過口述作文。

四、貴人的相助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阿難的成功離不開身邊那些貴人的幫助:郭老師爲他想辦法進一中;劉老師是個全才,爲了他們考大學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六爺,坐在搖籃爲他講故事的人,關鍵時刻常常幫助他;最最難得的是,初戀女友爲他所付出的金錢和真情……作爲教育人,我們也可以成爲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我們可以學習郭老師,苦練內功、學得多才多藝,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的影響力;學習劉老師爲孩子們成功、成才付出全部的心血;我們還可以學習六爺,重視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支持孩子閱讀,對孩子的閱讀做要適度引導,培養有智慧、有美感、有情感的閱讀者。

感謝大家的傾聽,我的分享完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