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想要的回应讲清楚

昨天晚饭时,和老妈痛痛快快地吵了一架,然后带着不痛不快的身心去公园跑了六公里,完了回来当天夜里就头痛欲裂,发烧了。

老大不小许久没发过高烧了,烧这么一趟还真有蚀骨灼心之痛,痛得睡不着吃不下的时候,疼痛的脑壳里就会偶尔闪现出一个自我反思的问题:为啥明明心里是很在乎对方却要蒙蔽爱意,明明目的又不为指责却总恼怒指责?

《非暴力沟通》书里有写: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就比如我和老妈的吵嘴,起因一个菜式建议的小小话题,却发展成斗大声宣泄着心中不满与委屈的不中听的话。于是形成暴力沟通。

我们俩冲动之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说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比如吼出平日里的烦躁希望得到感同身受的理解等,却忽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也就是,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首先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其次要用全身心倾听,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但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如引发争吵的菜式话题,虽然我有清楚我想要的,说了希望老妈以后尽量不要用猪肝做包饺子的馅料,但没有体察老妈的心情,毕竟她已经努力为我们料理并且猪肝做馅她也就近期操作了一次。为了让老妈舒心接纳,我可以更主动表达对她的理解与建议,而不是单方面的期待而容易被误解为暗含着批评或嘲讽。或许可以这样好好对她说:我希望你对自己好点,不要太节俭,买菜钱我管够,要吃得有营养多样化点,一些多油高胆固醇或者不新鲜难料理的食材比如猪肝这些就尽量少吃……

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实际上这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会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痛苦的情感和精神暴力世界中。

所以,可以努力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去请求,用真诚的倾听和反馈去打造自己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